民政部談監管網絡募捐:公開募捐需網上備案,對募捐平臺開展考核

民政部加強了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備案管理服務,指導慈善組織將開展的所有公開募捐活動都通過“慈善中國”進行網上備案。此外,民政部對募捐平臺進行不定期巡檢,并在年中、年末開展考核,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

責任編輯:張亞莉

如何加強網絡募捐活動的監管?7月29日,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巡視員李波在民政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民政部加強了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備案管理服務,指導慈善組織將開展的所有公開募捐活動都通過“慈善中國”進行網上備案。此外,民政部對募捐平臺進行不定期巡檢,并在年中、年末開展考核,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

李波介紹,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上,2018年全年累計有84.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慈善。但互聯網慈善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對于加強網絡募捐活動的監管,李波從公開募捐活動的備案、募捐平臺的監管、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捐贈信用管理等4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李波表示,加強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備案管理服務,按照《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的規定,民政部指導慈善組織將開展的所有公開募捐活動都通過全國慈善信息統一平臺“慈善中國”進行網上備案。

其次,加強對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監管。按照《慈善法》規定,民政部先后公開遴選了兩批共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為所有慈善組織發布募捐信息提供服務。為加強對平臺的事中事后監管,按照平臺基本管理行業標準,民政部進行不定期巡檢,并在年中、年末開展考核。

同時,民政部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創造有利條件。李波稱,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成立后,對“慈善中國”全國慈善信息平臺進行了迭代升級,開發了移動端頁面,優化辦事服務流程,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

此外,加強慈善領域捐贈信用管理。通過慈善領域數據信息的歸集、交換、共享,實施大數據治理。依據《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對違法違規慈善組織實行“黑名單”管理。同時開展了慈善捐助失信問題專項治理。

近年來,南方都市報持續關注并報道網絡募捐平臺的籌款亂象。關于發起人身份的審核及善款流向的漏洞,南都曾于2018年5月進行調查,發現使用虛假的診斷證明及住院證明,在水滴籌、愛心籌、輕松籌三大網絡籌款平臺上均可順利發起籌款求助,并最終成功提現。之后,三家平臺致歉并表示整改。

2018年10月,愛心籌、輕松籌、水滴籌3家平臺聯合簽署發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及自律公約”,健全事前審查、提款公示、在線舉報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單”,強化信用約束,提升公開透明,歡迎社會監督。

南都今年5月報道,相聲演員吳鶴臣“眾籌百萬”事件再次引發籌款平臺的審核機制爭議。民政部對此表示,將積極引導有關平臺聯合開展自律、修訂自律公約,繼續完善自律機制,也將動員其他平臺加入自律公約。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