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渚管窺中國文明之源

良渚古城遺址新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國人當中掀起了關注的熱潮。

責任編輯:陳斌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8日《南方周末》)

良渚古城遺址新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國人當中掀起了關注的熱潮。圖為2019年7月31日,北京故宮武英殿正在舉辦“良渚玉文化展”。 (視覺中國/圖)

偏于一隅的良渚可能因為其保守封閉而崩潰,而中原文化則因為對四方的開放性而不斷融合新血,生生不息。就此而言,良渚的故事也是一種深刻的教訓

良渚古城遺址新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國人當中掀起了關注的熱潮。

距今約5300-4300年前的良渚遺址,經過大半個世紀的考古發掘,已經初步揭開了神秘面紗:規模宏偉的古城、先進復雜的水壩工程、發達精美的玉器工藝……無不顯示存在著一個興旺的史前古國。其地位逐漸上升,由“文化”而“文明”。這次“申遺”的成功,一些評論都將關注投向其在文明史上的“補缺”意義,聲稱這意味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經得到了證實。

長期以來,中國最早可證實的王朝只能上推到約3600年前開始的商代,夏代在學術上難以定論。但即便算上夏,也只有堪堪四千年,雖然歷史的久遠比起絕大多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