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制度“歪打正著”,同性伴侶有了“生死協議”
“很多同性伴侶把(意定監護)公證當成結婚證明,有了這張紙,他們可以成為彼此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br />
有的外地公證員參加完研修,回去開始擺正心態,不歧視、不好奇,以平常心為同性伴侶辦公證。做過幾例后,他們感慨,同性伴侶確實好溝通,而且“根本不還價”。
“但意定監護絕非等同于結婚登記,也非于立法層面認可同性伴侶關系?!?/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馬晨晨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8日《南方周末》)
“很多同性伴侶把(意定監護)公證當成結婚證明,有了這張紙,他們可以成為彼此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p>
有的外地公證員參加完研修,回去開始擺正心態,不歧視、不好奇,以平常心為同性伴侶辦公證。做過幾例后,他們感慨,同性伴侶確實好溝通,而且“根本不還價”。
“但意定監護絕非等同于結婚登記,也非于立法層面認可同性伴侶關系?!?/p>
2019年7月,沈陽市于洪公證處公證員文靜接到一個咨詢電話。來電的男人開誠布公,稱自己是同性戀,想做個意定監護公證。
文靜聽說過意定監護。這原本是一項讓老年人自主選擇失能后監護人的制度,從2017年10月1月民法總則正式實施開始,制度的適用群體擴展到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文靜沒有拒絕,但也沒立馬答應,只說先問問領導。
“同性戀要做意定監護?”領導一聽也為難,拿不準若給他們辦公證會不會自找麻煩。
“你就把他們當普通人?!蔽撵o對領導說,不管是什么關系,兩個男人要互相當對方將來的監護人,法律沒有不允許。
“也行?!鳖I導想了想,又問:“那你知道怎么給他們辦嗎?”
文靜不知道,她提出去意定監護的實踐發源地——上海取取經。
2019年8月第一個周末,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公證員來到上海,參加為期兩天的意定監護研修。研修班此前已辦過兩期,主講老師、上海普陀公證處主任助理李辰陽是意定監護制度的積極推動者。
“很多同性伴侶把(意定監護)公證當成結婚證明,有了這張紙,他們可以成為彼此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崩畛疥柛嬖V南方周末記者,意定監護制度不是專門為同性戀社群設計的,它被視作目前中國同性關系的最優解屬于“歪打正著”。
意想不到的受惠者
“LGBT群體(指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非常需要有人給他們蓋大紅章?!?月3日,面對臺下眾多公證員,丁雅清略帶夸張地說。
丁雅清是關注同性戀社群權益的民間組織“彩虹律師團”的發起人,從第一期意定監護研修班開始,她就受邀擔任講師。
聽眾發出心領神會的笑聲。7月中旬,江蘇某公證處在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向LGBT群體推廣意定監護。文章被同性戀公益網站淡藍網以“公證處撐同志”為題轉載后,這家公證處的電話就被打爆了。
兩年前,同性戀社群尚不了解意定監護,意定監護制度的推動者也沒想到會惠及同性戀社群。
國內最早引入“意定監護”概念的是華東政法大學婚姻家事法與婦女權益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李霞。2015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時吸收李霞的學術觀點,首次為年滿六十的老人規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