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就是一種英雄主義”

“他意識到所有這些東西是附著在這個村莊上的,村莊消失也就取消了他的生命價值?!?/blockquote>

責任編輯:邢人儼

阿來曾作為志愿者在震區待了八個月。他認為,除了基礎設施,更重要也更難的是人的生活和信心的重建。圖為重建后的映秀新城。 (IC photo/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8日《南方周末》)

“他意識到所有這些東西是附著在這個村莊上的,村莊消失也就取消了他的生命價值?!?/p>

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成都家中寫作《格薩爾王傳》的阿來,被大地震震停了手中的筆。之后,他開著自己的吉普車趕赴災區,并在那里待了八個月。

不覺過了十年。2018年5月12日下午,成都大街如同往年一樣,警報回響,汽笛長鳴。那一刻,阿來突然淚流滿面,半小時不能自已。當時,他正在寫一部有關民國時期西方探險家在橫斷山脈探險的長篇小說,已經寫了三個月。在被那一刻擊中后,他放下探險小說,開啟了另一部小說的寫作,并將其命名為《云中村安魂記》,也就是后來的《云中記》。

云中是阿來虛構的阿壩州一個被地震夷為廢墟的藏族村莊。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在災區時一直聽的音樂?!皩懽鬟@本書時,我心中總回響著《安魂曲》莊重而悲憫的吟唱?!卑碓陬}記中這樣寫道。

小說中,祭師阿巴的故事源自一個從移民村回到被地震摧毀的村莊祭奠亡靈的祭師的真實經歷?!澳莻€形象刻在了我心里?!卑韺δ戏街苣┯浾哒f,“我只是在跟隨他,記錄他,直到他走向生命非常輝煌的那個終點?!?/p>

阿來為祭師阿巴創作了前史。阿巴的父親曾經也是祭師,放炮時把自己炸死了。阿巴上過中學,是云中村的第一個電工,后來水電站被泥石流沖毀,他死里逃生,一度失憶。后來,他經過培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月領幾百塊錢,但對祭師的古老傳統將信將疑。大地震將他推到了生與死的邊界,他肩負起祭師的職責,每天主持安魂葬儀。

云中村處在一個大滑坡體上,全村因此整體搬遷到了移民村,阿巴也當了近四年的木工。但他仍忘不了已成廢墟的故土,于是身披祭衣,敲起羊皮鼓,逐家為亡者招魂。在一次地震之后,阿巴選擇隨無人的村莊墜入岷江,與祖先和亡者永遠在一起。

“災后重建是很艱難的,更重要是人的生活、信心的重建——每個家庭都破碎了?!卑碓望溂?、楊紅櫻、謝有順等人發起捐助,籌得一百萬元,最后用作震中的漩口中學的獎學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