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4+X”模式:可復制的扶貧樣本
發自:南方周末
在深圳打拼10年的吳永柏返鄉創業賣起了灰鵝。
從2014年起步,僅花了4年時間,他的公司灰鵝年銷量已達到12萬羽。2019年2月,他與合作伙伴,在老家江西興國縣建起了4個灰鵝養殖基地,帶領上千名貧困鄉親合作養殖。吳永柏是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工作中,“三個尋找計劃”中的一員。
如何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僅靠“輸血”扶貧,而不觸及貧困根源,無法治本。多年來,碧桂園一直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長效機制,為社會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直接參與扶貧提供具體樣本。
可造血扶貧,“人”是關鍵因素。為此碧桂園開展“3個3”工作,即三個尋找計劃(一批返鄉扎根創業青年、老村長、深度貧困戶),聚焦三類人群(村支書、返鄉扎根創業青年、鄉賢),實現三個一萬目標(幫助1萬名貧困大中專學生找工作、扶持1萬名返鄉青年扎根農村創業、資助1萬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通過扶志扶智扶技扶富,激發造血活力,孕育涵養新時代鄉村人才大軍。碧桂園“4+X”扶貧模式,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碼農返鄉創業,成脫貧帶頭人
吳永柏在深圳打拼時,為多家餐飲企業開發菜品管理軟件,餐飲業的門道通過大數據分析一目了然。吳永柏為客戶提供精準答案的同時,也看到了返鄉創業的機會——鵝肉在深圳、香港等地持續暢銷,市場對高品質原材料的需求旺盛,而他的家鄉江西興國縣,正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灰鵝的原產地。2014年起,吳永柏返鄉創業養起了灰鵝。
當在興國縣開展扶貧工作的碧桂園扶貧人員找到吳永柏時,他說:“我只需要你們帶給我更多灰鵝產業未來發展的理念、渠道等資源?!?/p>
碧桂園支持他通過“足日供健康苗、技術精準到位、建立一戶一追溯系統、安裝自動化設備、產品定價保證回收”等方式,帶動群眾養鵝致富。碧桂園設立灰鵝產業扶貧項目獎勵扶持金,根據貧困戶領養灰鵝數量,每羽獎補10元,20羽起補,最高30羽,補貼金額最高300元/戶。目前,吳永柏的基地已連接了63戶貧困戶,每戶3-5人。2018年,參與灰鵝養殖的農戶每家增收一萬到兩萬元。
(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奠基現場)
一個返鄉扎根創業帶頭人,便可帶領幾十戶貧困戶脫貧。碧桂園在實踐扶貧時,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增強貧困人口脫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在貧困地區選擇“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返鄉扎根創業帶頭人,由碧桂園提供“設基金、建工廠、造品牌、送技術、拓市場、設平臺”等全方位的服務,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目前,碧桂園通過實地走訪、鄉鎮政府推薦等方式,在9省14縣已惠及兩千多名返鄉扎根創業青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增收脫貧。
老村長言傳身教,致富有號召
年輕人返鄉為貧困地區注入新鮮血液,留守村里的人如何重煥生機?
老村長一直扎根農村,普遍被村民認可,入戶和溝通“零障礙”,貧困戶們對“老村長”的工作也一直充分地信任和支持。老村長可以言傳身教、鼓足干勁、樹立志氣,是貧困地區根里的“造血基因”。
21年黨齡、63歲上崗的“老村長”,曾擔任虞城縣張莊村兩委委員、村委會副主任,連續三年被選為鄉人大代表的周敬坤,從2018年11月開始帶領碧桂園虞城扶貧小組走村串戶,號召貧困戶參與苗木產業扶貧庭院經濟項目。周敬坤對村里的情況非常了解,有號召力和威信。
起初,周敬坤找到了獨居的貧困戶王貴中,邀請他到苗木基地上班。然而,“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王貴中并不樂意,覺得“工作太累,不適應”。周敬坤便引導王貴中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看到很多人都在苗木基地打工,而且有說有笑的,王貴中也被帶動起來了。如今,每天早上6點起床,王貴中就會趕往苗木基地上班?,F在,王貴中一個月可以收入2400元,堅持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比原來種莊稼強多了。目前,老村長周敬坤已發動二十多個貧困戶參加產業項目。
碧桂園已在14個幫扶縣,尋找了140位像周敬坤這樣德高望眾、具有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長”,著力破解部分貧困群眾目標不清、志氣不足問題,激發貧困戶脫貧斗志。截至2019年7月,各縣合計140名“老村長”開展了入戶調研、入戶宣講、入戶慰問幫扶、宣傳引導、協助落地和推進扶貧項目等工作,累計幫扶覆蓋3600人次。
(碧桂園與幫扶地區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黨建共建)
碧桂園緊緊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制定的“三個尋找”計劃,深度激發造血基因,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長效機制。
“4+X”模式:幫助33.6萬人脫貧
從1997年第一筆大額捐款算起,碧桂園集團為全社會捐款累計超過55億元。
2018年,碧桂園在全年第一次高管會上提出將扶貧列為集團主業之一,明確了“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的定位。
碧桂園與9省14縣3747條村達成結對幫扶協議,組建近150人的專職扶貧隊伍,帶動超過1000名員工參與扶貧。
碧桂園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堅持精準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探索推進涵蓋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及其他創新舉措在內的“4+X”扶貧模式,主動承擔起全國9省14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正在幫助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碧桂園幫扶廣東英德連樟村俯瞰圖)
自2018年5月20日啟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以來,碧桂園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四庫”平臺,即專家智庫、就業崗位資源庫、產業項目資源庫、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庫,持續跟蹤貧困戶狀態,確保扶貧工作的可持續性,并通過集約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實時指導幫扶工作開展。
一年來,已有10個幫扶縣相繼宣布“摘帽”,助力超20萬貧困人口脫貧。碧桂園計劃至2020年力爭扶持1萬名有志于扎根農村的青年創業;資助1萬名因學致貧學子完成學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至少幫助1萬名貧困大中專畢業生找工作,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