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確定新調門
今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其中紡織企業有三分之二面臨重整。在新的情況下,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調整已經是不可避免的選擇了。
責任編輯:夏英
現在對宏觀經濟政策做適當調整正是時候。不過,在“一保一控”下,中國仍將面臨著諸多的矛盾和困難。把握合適的“度”,在錯綜復雜的環境和條件下尋求最優答案,以謀求中國的最大利益,成為擺在經濟政策決策者面前的難題。
從“雙防”到“一保一控”
在中國,對文字最為敏感的除了訓詁學家,可能就要算經濟學家了。通過細微的文字調整,經濟學家們就能發現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
在當下,這個調整就是從“雙防”(防止經濟由偏快轉變為全面過熱;防止由結構性通貨膨脹轉變為全面性通貨膨脹)到“一保一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一保一控”是在上月中旬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由溫家寶總理正式提出的。它取代了從去年年底開始執行的“雙防”,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上周,胡錦濤在接受外國媒體聯合采訪時,重申了“一保一控”的提法。
這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的宏觀政策開始松動了。兩個多月前,當空前的汶川大地震爆發時,“雙防”都沒有松口。
進一步的解讀說,“保經濟發展”被列于“控物價上漲”之前,這似乎傳遞了高層的一個基本判斷:還是要把經濟發展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此前對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的擔心變成了對未來經濟增長將會過緩的擔心——雖然剛剛出來的2008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當下仍處于一個高速增長時期。
在正式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之前,上月初,中央高層(包括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分赴各地調研,重點考察的是企業在“雙防”政策下、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下的生存狀況。這次調整顯然部分地反映了這些調研活動的成果。
作為配套,目前已經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