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大學異地辦學,需警惕“短視效應” | 一周教育熱點
由于異地辦學機構在歸屬性上所存在的模糊性,往往難以和本地高校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地方政府在給予相關政策和經費支持時難以形成制度化的長期模式。地方政府自身的行為方式特征,容易導致異地校區建設的“短視效應”。
責任編輯:吳筱羽
由于異地辦學機構在歸屬性上所存在的模糊性,往往難以和本地高校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地方政府在給予相關政策和經費支持時難以形成制度化的長期模式。地方政府自身的行為方式特征,容易導致異地校區建設的“短視效應”。
2019年7月14日,在山東省濱州市技師學院,參賽選手在參加濱州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焊接技術”賽項比賽。
(2019年8月4日-8月10日)
1.北京大學退檔事件:專項招生計劃仍有完善空間
2019年8月6日前后,網上傳出消息,指河南駐馬店一名2019年高考考生以理科536分的成績在國家貧困專項計劃中被北京大學提檔,但北大招生辦隨后以該名考生高考成績過低(比河南省理科一本線高34分),進入大學后容易完成不了學業為由,20分鐘內三次退檔。
事件引發廣泛爭論。
8月11日傍晚,北京大學就此事發布情況說明,承認退檔處理過程存在不合規之處,招生辦公室的退檔理由不成立,表示已退檔的2位考生達到了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符合錄取條件,應予錄取,招生委員會決定按程序申請補錄二人。北京大學的情況說明還顯示,退檔兩名考生后,已改錄兩名第二志愿考生,考分均為671分。
國家專項計劃是國家為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上大學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由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