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垃圾分類,城市可持續還能做什么?| 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
發自:南方周末
乘勢“利奇馬”的最大風力,賞盡立秋風韻,魔都的天空再次明媚起來。
2019年8月11日,由南方周末報社和百威聯合舉辦的“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在上海閔行區圓滿落幕。為期四天的活動節奏緊張,亮點頻出,立足“綠色城市”和“綠色傳媒”,聚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上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丁利民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丁利民以《“上海發布”是怎樣煉成的》為題,回顧了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政務新媒體“上海發布”的創立過程,分享了政務新媒體運營中的內容創新和用戶思維。
政務公號“上海發布”是全國影響力領先的大號,目前已有527萬粉絲,日均閱讀量144萬次,平均每天4條“10萬+”。在權威信息發布、政策宣傳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等方面,“上海發布”不僅發布了大量圖文,還嘗試視頻、游戲甚至AR等創新形式?;诂F有的工作探索,丁利民提出了政務新媒體應注重多平臺綜合運用、強化信息發布時效、與網友積極有效互動等運營策略建議,彰顯了政務新媒體在推動社會治理中發揮的實際效用。
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學員嘉賓大合影
活動現場,百威logo中的“100+”與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成立十年、中國綠色傳媒研究學金班舉辦十屆的新logo“Green 10 +”相映成趣。
百威亞太區副總裁王仁榮
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從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到物流、生產制造、消費領域和消費者可持續消費,貫穿了整個價值鏈。百威亞太區副總裁王仁榮現場闡釋了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愿景。百威在全球層面鄭重發布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致力于在智能農業、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百威發布綠色戰略,升級綠色能源,致力實現到2025年所購買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減低碳足跡,積極應對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目前百威有昆明、莆田、佛山、錦州共4家工廠已安裝光伏板,有5家工廠正在籌備安裝工作中。預計到2019年底,百威旗下將有9家工廠安裝光伏板,太陽能板總面積達 41萬平方米,相當于57個足球場。全國工廠總裝機量為41兆瓦,預計年發電量4100萬千瓦時。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
對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依然面臨著高效利用、如何去補貼等難題,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就可再生能源成為高比例能源甚至成為主力能源的可能性作出了分析。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則從環保社會組織的角度,分享了通過蔚藍地圖數據的可視化呈現,讓公眾借助移動端便捷參與保護和監督。2019年7月1日之后的上海因實施垃圾分類而備受矚目,根據政務微信號“上海發布”的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上海濕垃圾日均清運量比上月增加了15%,比去年年底增加了82%,可回收物比上月增加了10%,干垃圾則下降了11.7%。
同濟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Waste Management》主編何品晶
事實上,上海推進生活垃圾管理已有三十多年歷程。同濟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Waste Management》主編何品晶從參與者、推進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上海率先實行強制垃圾分類的背景、中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實際情況。結合環境工程技術和當下的外賣垃圾、快遞垃圾等新熱點,幫助學員們辨清各種垃圾處置方式的優勢和不足。
何品晶教授提出固體廢物管理層級的概念,建議城市優先考慮源減量和源分類、廢品回收利用、材料利用這些事半功倍的方式,每個人都應該為建設資源友好型社會、節約型社會努力。
上海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張立尖
除了垃圾分類,恰逢臺風“利奇馬”來襲,水資源管理同樣引起了全場關注?!肮澕s用水難不難?”從始建于1881年的上海楊樹浦水廠開始,上海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張立尖系統介紹了全國和上海水資源現狀。
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大概是全球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但水資源分布不均,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節水是全民行動,政府要加強宣傳教育。工業節水要做到循環利用,農業節水要做到高效灌溉,生活節水強調合理保障,此外,水價也是影響節約用水的重要因素。
華東師范大學生態環境科學學院教授謝冰
濕紙巾是干垃圾,干香菇是濕垃圾,上海的垃圾分類中,濕垃圾的處置備受關注。廚余垃圾主要有粉碎直排、填埋、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生物轉化等處理方法,廚余垃圾處理真的是燙手山芋嗎?
華東師范大學生態環境科學學院謝冰教授介紹了這幾類處理方法的利弊,還強調了廚余垃圾處理二次污染物例如揮發性有機物、垃圾滲濾液的控制難點。中國餐廚垃圾處理要向資源化、減量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環境報新聞部副主任張春燕
中國環境報的張春燕副主任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把環境報道做得有趣》。一篇環境報道往往離不開政策解讀、專家理論分析、工作典型經驗分享、行業經濟走勢,中間夾帶枯燥的數字、專有名詞、生僻的詞匯、艱澀的技術。
而 “專業報道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矛盾之下,張春燕副主任提出,要做“視覺時代”下的“標題黨”,要做高配版全能型記者,精解大局,研究細節,舉一反三,開發腦洞,這樣做出來的報道才會有趣。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秘書長蔣南青
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厮荨跋匏芰睢钡某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限塑令”已經快要被淡忘了。
來自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秘書長蔣南青分享的主題就是《“限塑令”十年后如何動真格?》。蔣南青秘書長指出,塑料一直是城市垃圾中的重點,塑料垃圾的處理難度較大,目前政策仍傾向于從消費者層面減少塑料使用?!跋匏芰睢笔曛笕绾卫^續前進,更要關注塑料上下游的聯動,構建閉環管理,消費者依然是重要環節,同時回收再生企業和行業的升級,是國家政策應更關注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臺風緣故,蔣南青秘書長無法按時到達現場授課,故而通過線上音頻直播的形式與成員們積極互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可持續投資與商業組負責人王亞琳也因為臺風原因無法抵達現場,在線上為學員們分享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關內容。
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副處長劉曉龍
在吐槽垃圾分類太麻煩之時,大家同樣可以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從源頭減量推行“無廢城市”。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副處長劉曉龍針對“無廢城市”的推行問題為學員們進行了一一解答。
劉曉龍副處長提出,“無廢社會”是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進步必然達到的目標?!盁o廢社會”的實現需要較長期的努力,“無廢城市”試點是第一步。無廢目標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將其當做一個事業和目標。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無廢城市”試點工作一定會取得成功,也相信“無廢社會”這一美好愿景能夠實現。
獲勝小組F組成員合影
滿滿兩天的學習探討之后,學員們也進行了精彩完整的作品呈現,最終,以《小蟲子與大經濟》為主題的F組憑借“視頻+小品”的形式取得了勝利。
為期四天的活動已經結束,但進一步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仍未停止。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