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十年,暢談城市可持續發展
發自:南方周末
“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在滬舉辦
每十個中國人至少有六個居住在城市里。伴隨城市化進程,中國的城市地區,特別是超大城市的高溫熱浪、強降水、高污染天氣影響問題日益突出,加劇的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給城市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2019年8月8日,由南方周末報社和百威聯合主辦的“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在上海閔行舉辦?;顒泳劢钩鞘械目沙掷m發展,從可再生能源、節約用水、垃圾分類、限塑令等各個角度,深度探討環保命題,全面剖析城市生活。
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學員與嘉賓合影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丁利民以《“上海發布”是如何“煉”成的?》為題,回顧了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政務新媒體“上海發布”的創立過程,分享了政務新媒體運營中的內容創新和用戶思維。
政務公號“上海發布”是全國影響力領先的大號,目前已有527萬粉絲、日均閱讀量144萬次,平均每天4條“10萬+”。在權威信息發布、政策宣傳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等方面,“上海發布”不僅發布了大量圖文,還嘗試視頻、游戲甚至AR等創新形式?;诂F有的工作探索,丁利民提出了政務新媒體應注重多平臺綜合運用、強化信息發布時效、與網友積極有效互動等運營策略建議,彰顯了政務新媒體在推動社會治理中發揮的實際效用。
上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丁利民
活動現場,百威logo中的“100+”與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成立十年、中國綠色傳媒研究學金班舉辦十屆的新logo“Green 10 +”相映成趣。
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真正把可持續發展當成自身業務去做,可持續發展理念從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到物流、生產制造、消費領域和消費者可持續消費,貫穿了整個價值鏈。百威亞太區副總裁王仁榮現場闡釋了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愿景。在智能農業方面,百威承諾,100%的簽約種植者將具備相關技能,實現互聯互通并提升經濟效益;對于水資源管理,在用水高度緊缺的地區,100%社區在水供應及水質方面取得明顯的改善;包裝材料方面,100%產品包裝將可回收的或大部分使用可循環材料生產;氣侯保護方面,所購買的電力100%必須來自可再生的能源,二氧化碳的排量降低25%。
百威亞太區副總裁王仁榮
中國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最大的國家。風電和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占比已經從2000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10%。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依然面臨著高效利用,如何去補貼等難題題。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就可再生能源成為高比例能源、甚至成為主力能源的可能性,從風光波動性和如何高比例融入電力系統兩方面進行了探討。針對風電,光伏發電能量密度低的特點,根據城市和農村用能特點,可采取分布式和多能互補等方式解決高效利用問題。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
盡管環境行為的改變難度相當大,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從環保社會組織的角度,分享了通過蔚藍地圖數據的可視化呈現,讓公眾借助移動端便捷參與保護和監督,結合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等市場化手段,促進政府、企業和公眾良性互動,撬動萬家企業整改披露的推進方式。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聯合國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應對氣候變化直接有關,這些目標的實施也給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一如百威以“攜手你我,釀造更美好世界”為愿景,讓城市變得更宜居、更安全、更綠色、更友好,需要政府、企業、NGO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本屆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活動還在繼續,讓我們共同期待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更加精彩的討論。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