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成“?!保核疀]古城60小時
紫陽街的居民們并未預見后來的水情。那就像個平常的夏日午后,人們慢慢地將物什搬離、墊高,但后來洪水一下子涌進,就來不及挪了。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15日《南方周末》)
2019年8月10日下午,行人穿過已經漫水的臨海古城紫陽街。
紫陽街的居民們并未預見后來的水情。那就像個平常的夏日午后,人們慢慢地將物什搬離、墊高,但后來洪水一下子涌進,就來不及挪了。
2019年8月10日15:30左右,從靈江倒灌而來的洪水,穿過古城門,穿過龍興古剎,穿過縱橫交錯的古城巷弄,一點一點將臨海古城浸沒。
行人經過巷子口時自然地挽起手,陌生人變得熟絡,互相提示水情。
大學教師陳之慕回家的路走得特別用力,也特別漫長。大約1個半小時前,她和女兒從家中出發,準備去紫陽街“看大水”,那是臨海人的傳統項目。
和大多同輩人一樣,1960年代生人陳之慕有過兒時“看大水”的經歷。彼時,靈江沿岸的防洪壩尚未筑成,江水侵犯古城時,孩子們結伴站在靈江大橋的欄桿旁,注視著泛濫的江水,常有死豬漂來、泥沙俱下。
后來防洪壩筑成,臨海雖時有內澇,但總能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2019年遇到了例外。這場50年一遇的洪水,皆由臺風“利奇馬”引起,“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臺風,其強度位列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浙江臺風的第三名。浙江省防總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10時,“利奇馬”在浙江已致38人死亡,10人失蹤。
臺風到來后的60小時顯得格外漫長,洪水在這座千年古城中泛濫,又退去。
風好像要敲碎玻璃
8月9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紅色預警,預計“利奇馬”最大可能于8月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臺州到樂清一帶沿海登陸。
資料顯示,臺州臨海市區屬浙東低山丘陵區中部的斷陷堆積盆地,上游始豐溪、永安溪兩江主流長度相近,且集雨面積大,遇漲潮和雨量巨大,易使靈江驟納洪流,水位猛升。
15:05,臺州市氣象局原副局長、臺風專家陳宏義給臺州人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我們所面臨的,可能是一輩子都難得遇見的強天災……”
但這封信似乎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對古城臨海而言,臺風已不是新鮮事。老人們一直說“臨海不怕風,但怕水”,“山脈阻擋風,但山洪會夾著下來”。
臺州人已經習慣了夏季臺風的到來。作為土生土長的臨海人,大學生王躍然對臺風早已見怪不怪。8月9日下午,小區樓下的香樟從下午兩三點開始就晃個不停,雨滴降落下來很快就被風吹成一股一股的白色煙霧。
16:00,王躍然的外公騎電動車去靈江大橋外的農場抓雞,他就住在離古城門200米不到的一間兩層煙酒雜貨鋪。
每次刮臺風前,老人最擔心的還是他散養在城門外的那一群雞,家人勸他不要出去,風太大了,他反駁:“臺風來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