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走紅多地“認親”, 魔幻IP如何落地
如果各地真認為哪吒可以打造成本地IP,需先圍繞四要素下功夫、打基礎:形象、故事、價值觀和普遍人性
責任編輯:陳斌
毫不意外,多地高調“認親”:哪吒是我們老鄉。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15日《南方周末》)
如果各地真認為哪吒可以打造成本地IP,需先圍繞四要素下功夫、打基礎:形象、故事、價值觀和普遍人性
什么是IP?哪吒這樣的就是IP。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飆,這個古老的神話人物強勢“復活”,不只贏得了現在,也撐大了未來的想象空間。
這些年,我們言必稱IP,但其真實內涵是: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巨大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三個特點:一是有長期生命力,二是有巨大商業價值,三是進行跨媒介內容運營。
中國幾大綜藝節目算不算IP?它們確有巨大商業價值,但還未經受時間檢驗,跨媒介內容運營幾無突破,如此說來,稱它們為“品牌節目”更為恰當。
跨媒介內容運營是IP區別于常規文化產品最顯著的特點,這有助于IP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延續更長的生命活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