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校劃片”,讓學區房不值錢了?

現在所謂的“多校劃片”,具體執行中還是要看房子所在學區的學位是否充足。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北京海淀區萬柳中路,中關村第三小學學區房。 (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15日《南方周末》)

現在所謂的“多校劃片”,具體執行中還是要看房子所在學區的學位是否充足。

促進教育資源流動,是解決眼下因教育而產生的諸多問題的最有效辦法,但這在實施層面往往會遭到所謂“名校利益圈”的抵制。

2019年8月,暑期將盡。在北京市海淀區、東城區以及豐臺區,第一批“多校劃片”的學生,即將入學。

教育部已連續6年發出通知,推動“多校劃片”。也就是說,一套“學區房”不再對應確定的好學校,也可能會被電腦分到“差學?!?。

2014年北京“教改”后,實行就近入學制度,造就了一批“天價學區房”。就近入學是國際上通行的義務制教育入學慣例,但對于北京這樣的城市來說,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長期嚴重失衡,最終反映到房價上。

好學校隨后出現學位不足的情況,于是,“多校劃片”作為一種遏制學區房的手段,開始在全國推進。

但南方周末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在北京,并沒有多少區能真正落實“多校劃片”。

2016年3月,因地處重點小學隔壁,位于北京西城區文昌胡同的一間11平米平房,在購買者的爭奪下,最終以530萬的價格成交,每平米四十多萬的房價是迪拜房價的二十余倍。 (東方IC/圖)

部分學區房降溫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國各地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就近入學。該文件也首次提出,學生按所在學區,施行“單校劃片”與“多校劃片”結合的入學方式。

但這次教改后,首先被激活的是就近原則,房子的位置成為上學的關鍵。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集中,東城、西城、海淀三區幾乎占據了全市過半數的好學校,在北京家長眼里,只有這些區域的房子,才真正稱得上學區房。

好學校對應的學區房,此后迅速成為稀缺資源。

《中國教育報》曾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大概有16萬名兒童進行了小學入學信息采集。其中,京籍學生大概10萬名,非京籍大概6萬名。但東城、西城和海淀三個區口碑最好的25所小學,只能接收大概5000名學生。

學區房很快不夠用了。2018年6月,在人民網的“地方領導留言板”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