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發自:南方周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7.92%上升到了59.58%,城市數量翻了3倍多。然而,城市化在帶來高速經濟增長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中國的城市規劃已經從擴大增量變成優化存量,一多半的人口居住的城市是可持續性發展問題的集大成者??諝馕廴?、黑臭水體、場地污染、交通擁堵、摩天大樓病,以及社區治理、古城保護等問題亟待解決。

2019年8月8日至11日,由南方周末報社和百威聯合主辦的“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在上海閔行舉辦。

活動聚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邀請了上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丁利民,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同濟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Waste Management (Elsevier)期刊主編何品晶,上海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張立尖,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謝冰,中國環境報新聞部副主任張春燕,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秘書長蔣南青,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副處長劉曉龍,UNDP可持續投資與商業組負責人王亞琳等重磅級嘉賓,從可再生能源、節約用水、垃圾分類、限塑令等多個角度,深度探討環保命題,全面剖析城市生活。

可持續發展是百威的業務,也是核心驅動力

自述:百威亞太區副總裁王仁榮

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在全球層面鄭重發布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致力于在智能農業、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及氣候保護等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智能農業方面,我們會承諾100%的簽約種植者,幫助其具備相關技能,實現互聯互通,提升經濟效益;水資源管理方面,在用水高度緊缺的地區,100%社區在水供應及水質方面取得明顯改善;在包裝材料方面,100%產品包裝將是可回收的或大部分使用可循環材料生產;在氣侯保護方面,我們承諾所使用的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并降低25%的二氧化碳排量。

對于百威而言,可持續發展并非策略,而是業務本身,是核心驅動力??沙掷m發展理念從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到物流、生產制造、消費領域,貫穿了整個供應鏈。

在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方面,百威通過數字化互聯網技術,幫助聯絡大麥種植戶,向他們提供包括種子改良、灌溉技術提升、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同時還聘請了農業博士,幫助大麥種植戶提升產量和種植管理。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百威發布了綠色戰略,升級綠色能源,致力實現到2025年所購買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減低碳足跡,積極應對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目前百威有昆明、莆田、佛山、錦州共4家工廠已安裝光伏板,有5家工廠正在籌備安裝工作中。預計到2019年底,百威旗下將有9家工廠安裝光伏板,太陽能板總面積達41萬平方米,相當于57個足球場。目前全國工廠總裝機量為41兆瓦,預計年發電量4100萬千瓦時。

提倡理性、適量飲酒是百威可持續發展在消費領域重動作之一。數年來,百威通過整合的公益活動持續促進消費者理性消費。2008年,百威在國內首次推廣“理性飲酒”理念,與中國酒業協會共同發布理性飲酒宣言。

同時,百威也一直致力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百威聯合多家全球領先的私營企業發起“攜手創建更安全道路”國際聯盟(Together For Safer Roads) ,共同為改善道路安全、減少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引起的傷亡而努力。而TSR上海試點項目自2015年啟動后,由百威攜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同濟大學等學術單位,持續圍繞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現狀展開系列工作。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科學數據分析、行為分析等方法,針對上海市城郊多條事故多發道路進行干預和改善,目前已成功改善6條道路。長期追蹤評估的統計數據顯示,與改善前相比,這些路段的事故總數平均下降50~70%,傷亡人數平均下降50%以上,更好地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能源,是全球共同的選擇

自述: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

長期以來,世界能源發展過度依賴化石能源,導致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而破解之策就是要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加快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

目前,很多國家提出了以發展新能源為核心內容的能源轉型戰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國際能源署(IEA)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機構的報告均指出,可再生能源是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要措施。90%以上的《巴黎協定》簽約國都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可再生能源分兩類,第一類叫水能,第二類是非水可再生能源,我們所講的新能源,比如風、光,都屬于可再生能源里面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有時也被稱為清潔能源。

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能源,是全球共同的選擇,更是中國的選擇。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最大的國家。風電和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占比已經從2000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10%。實際上,我們國家的新能源發展已經進入了規?;碾A段,截至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3.6億千瓦,占全國電源裝機容量的22%,首次超過水電;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6622萬千瓦,占全國電源新增裝機容量的54%。其中,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84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1.74億千瓦。新能源發電量和占比持續提高,2018年,全國新能源發電量5435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7.8%。

雖然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依然面臨著安全可靠性、經濟性、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等難題,但邁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時代也并非癡人說夢。推動可再生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需要加快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大幅提高電氣化水平,讓化石能源回歸其基本屬性,作為工業原料和材料使用。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費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

同時,可再生能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可以根據城市和農村用能特點,采取分布式和多能互補等方式解決問題。城市是能源變革的主戰場,依托綜合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構建城市綠色智慧能源系統,創新城市能源供應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推動城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在農村,現在農村大量的傳統能源將來要實現清潔能源普及化,需要充分依托清潔能源的分布式利用,建立農村商品化能源供應體系,因地制宜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微網的能源互補系統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促進可持續發展,需要全民參與協助

自述: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可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阻礙了可持續發展的步伐。面對復雜的環境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支持各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數據公開,鼓勵民眾監督。

作為出口大國,中國承擔著全球供應鏈中污染最嚴重的生產和加工環節,背負著巨大的環境壓力。因此,建立一個供應鏈綠色選擇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該體系將基于IPE數據庫,包含檢索與分類機制、披露與確認機制,并實行數據公開與審計。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通過印染重鎮浙江省公布的監管數據,一些國際品牌開始關注其供應鏈中的污水排放問題,大幅減少排入錢塘江的污水總量。中國房地產企業展開了綠色供業鏈行動,首次利用環境監管數據來進行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管理,與此同時,環境數據還將納入各領先品牌的采購標準。在與CDP國際機構的合作下,綠色供應鏈指數將應用于綠色金融研究領域。

中國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的8%,控制工業排放刻不容緩,實時公開監測數據將起到協助作用。污染源信息全面公開倡議提出后,蔚藍地圖APP應運而生,全球首次實現了大規模實時公開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蔚藍地圖APP匯總了30個省級平臺,定位超過18000家重點污染源企業。民眾通過APP進行監督,若發現問題,可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微舉報,此舉促進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撬動規模減排?,F已有超過2000家企業對超標違規行為做出了整改說明。

除了綠色供應鏈之外,綠色金融是另一個突破方向。蔚藍地圖APP的數據引入了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推動貸款企業確認違規記錄類別及整改完成情況。應綠金委和金融機構的需求,一個基于監測數據的環境風險動態評價體系正在開發中。這一體系將根據企業基本信息、風險值和風險等級,實現百萬級企業的動態評價。在風險預測與管理方面,蔚藍地圖會與專業機構合作,通過大數據進行動態風險評估,并持續升級管理工具。

在實時數據公開的幫助下,污染防治的監管力度將大幅加強。全國環境監管記錄總數從2006年的1947條,到上周累計超過150萬條。蔚藍生態鏈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進行實時推送和在線反饋,推動逾8000家供應商企業進行整改,展現污染防治的積極一面。

近日,垃圾分類是環境保護主題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垃圾的增長促使焚燒項目增加,而垃圾焚燒企業本身存在的超標違規現象,將使得垃圾分類問題變得棘手。面對種種挑戰,強化信息的公開和社會監督,建立城市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是解決問題的兩大對策。

可持續發展新時代,塑料議題是關鍵

自述: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秘書長蔣南青

在今年的“有害化學品和廢物管理三公約締約方大會”(BRS COPs)上,塑料成為兩個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塑料所造成的海洋污染和微塑料泄露,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塑料,如何處理好這一議題成為關鍵。

塑料生產是國民經濟產業的支柱之一。全球每年的塑料產量為3.5億噸,中國產量占30%,生產地主要分布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現代的生活方式下,塑料包裝占包裝行業產值的近50%,塑料薄膜占塑料產量的20%,是產量增長最快的材料之一。79%的塑料終結于填埋焚燒,12%被焚燒,只有9%能夠被回收?,F在國內的塑料使用模式屬于線性經濟,缺少從丟棄到回收利用的環節。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將現有的線性經濟模式發展為循環經濟模式,能夠從生產、設計、分配、消費、利用、到再生,把一些垃圾變成新的資源開發,形成一個閉環。所以我們現在需要最根本的一個改變,是對人類的思維模式的改變。

塑料進入到消費領域以后,消費者最大的責任就是要把垃圾分開,再把它送回去——如何建立逆向物流把快遞包裝、塑料廢棄物送回去。每個人在這個鏈條里面都是有責任的。

發展循環經濟模式,解決塑料問題,需要具備雙重意識。首先,像餐盒這些熱塑性塑料在特定溫度范圍內,能反復加熱軟化和冷卻變硬,可以被回收利用,而熱固性塑料則不具備可回收的特性。然而,塑料的循環次數是有限的,最理想回收方式是物理回收,其次是化學回收,焚燒和填埋是最不理想的選擇。

塑料的處理與垃圾分類密不可分。在體制上,飲料包裝物的押金制已被實踐驗證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此舉對塑料的回收率有很大影響。在垃圾分類方面,現代城市生活垃圾分選廠作為預處理廠,為塑料末端處理提供了合適的物料,減少了前端分類投放和分類運輸的成本。信息處理系統、高科技傳感單元和壓縮空氣噴嘴的應用,確保實現最優分選效果。

如今,中國的塑料回收行業正出于升級轉型階段。2018年國內廢棄塑料回收率僅有37.8%,學習借鑒歐盟生產者責任延伸制(EPR)的經驗將對中國具有深遠的意義。25個歐盟國家在治理包裝廢物的政策中實行了EPR,2012年歐盟27國的包裝物回收率達到了65%。在新的塑料戰略要求下,中介塑料廢棄物聯盟(AEPW)提出跨價值鏈倡議,依據價值鏈不同環節的經驗,綜合性地開發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實施延長塑料廢棄物價值鏈的戰略支持投資,并以合作的方式將產業、政府、社區和公民社會融為一體。

(專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