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劉翔的跨越
比賽即將開始,技術問題顯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劉翔會不會贏,或者輸掉了會怎樣?以及,在兩個劉翔當中誰會贏得2008之后的中國?
責任編輯:朱紅軍 傅劍鋒 實習生 王霞 顧穎能
【奧運特刊 等待冠軍】
整個中國期待著他再次跳上領獎臺的時刻,是中國體育事業期望著錦上添花的時刻,也將是新世代期待著自己的代言人所向披靡的時刻
第一個是21世紀的上海青年,輕松、自信,口頭禪是“隨便混混”;第二個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招牌運動員,中國體育的戰鼓需要他來敲出恢弘之聲。
期待“劉翔王朝”
中國人關于北京奧運會的最為激動的想象不只是開閉幕式盛況,還有8月21日大約13秒鐘的令人窒息的爭奪,而且這種想象不局限于某一階層。中國體育代表團在許多傳統優勢項目上,比如乒乓球、跳水和體操,很可能大獲全勝,甚至可能在金牌榜上首次問鼎,不過舉國上下更為熱切盼望的,卻是劉翔在鳥巢體育場贏得110米欄的金牌。劉翔不只作為一名運動員,更是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明星,正在承受著來自體制與民間的雙重期待。
對于一些中國人來說,比如把體育與國家榮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人,劉翔的勝利將證明中國人可以在并不擅長的田徑項目上同樣獲得成功。對于新派中國來說,比如都市新銳階層,劉翔的勝利則更具有純粹的競技價值:在110米欄跑道上領先撞線本身就是世界級的表演。
每個人都知道劉翔本人非常需要這場勝利。曾經奪取過歐洲冠軍和英聯邦運動會冠軍的前英國跨欄高手阿蘭·帕斯科,現任一家體育營銷公司的主席,他認為劉翔在國際田徑界的知名度仍然不夠高,劉翔雖然在中國是英雄,“但對于一個英國街頭之人而言,劉翔仍然不夠有名。”劉翔需要用北京奧運會的金牌來把自己提升為一個全球巨星,而這恰與中國的期待高度吻合。
每當有一個中國人這么說起章子怡:“不管怎么說,她是惟一一個能撬動西方市場的中國演員。”每當有一個中國人這么說起中國經濟:“雖然我們速度很快,但還沒有一個像韓國那樣的國際品牌。”那么就必定有另一個人,正在期待著一個“劉翔王朝”在北京奧運會上奠基。崛起的中國需要一系列巨星在世界上代表其形象,代言其文化,證明其價值,劉翔恰好是值得期待的其中之一。
雅典奧運會結束后,姚明在飛機上告訴劉翔:“我之前經歷過的,你馬上也要經歷。”姚明當年被稱為“中國最大宗的出口單品”,亦是中國崛起時代的巨星之一。這兩名來自上海的體育明星都有一種當代中國都市青年的魅力,姚明能說會道,擅于美式幽默,劉翔則有著一張自信、輕松的臉孔。后來劉翔果然經歷了姚明經歷過的一切煩惱。在中國的每個地方人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