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交通:首都不再“首堵”

一直被擁堵困擾的北京,正以奧運之名,意圖建立卓有成效的公共交通優先系統,這或將成為奧運會留給北京交通最好的禮物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顧穎能

【奧運特刊 交通】

一直被擁堵困擾的北京,正以奧運之名,意圖建立卓有成效的公共交通優先系統,這或將成為奧運會留給北京交通最好的禮物

“中國把30年內的工作濃縮在了5年。”畢業于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美國人Josh是住在北京的自由撰稿人,他驚嘆新的地鐵線是奧運帶給北京居民最大的禮物。

7月20日,北京地鐵10號線、機場線、奧運支線3條新線如愿在奧運前夕正式開通,Josh不禁將北京的速度和行動力與紐約對比,“紐約修建‘SecondAvenue’地鐵,考慮了70年還沒結果。”

除去交通設施層面,奧運期間,北京正嘗試著史上最大規模的交通管理變革——單雙號限行政策。數據顯示,限行當日,共有450萬人次改乘公共交通出行,使公共交通日客運總量達到2110萬人次,全市增加近2000輛公交車輛,8條軌道線路每天增運110萬人次。地上堵塞的私家車流一夜間轉為地下鐵滾滾人流。

政策強勢下,公共交通第一次在北京市民的出行選擇中成為首選。

這很可能還只是開始。一直被擁堵而困擾的北京,正以奧運之名,意圖建立卓有成效的公共交通優先系統,正如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周正宇所言,這或將成為奧運會留給北京交通最豐富的遺產。


恢復“生態鏈”平衡

在公交車、小轎車、出租車、自行車、地下鐵構成的北京交通“生態鏈”上,生態危機就是頻繁的擁堵。

十多年來,北京時常陷入擁有最寬闊的馬路和最寬闊的“停車場”的尷尬境地。

有人將擁堵發生的罪魁歸結于“生態鏈”平衡被打破,上下班高峰期私家車、出租車出行日益處于強勢地位,公共交通出行則日漸式微。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一份2008年6月新推出的全國堵車成本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民月收入的八分之一因為在路上堵車而被吞噬。首都一度竟成“首堵”。

容易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是,在爭取北京人出行選擇權的賽跑里,小轎車數量隨經濟發展而不可遏制地激增,而公共交通建設相對滯后。人們用腳投票,公共交通暫時跑輸了。

數字顯示了北京多年來軌道交通建設速度的溫吞,地鐵1號線花費了十年,1、2號線建成后,只修了八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