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48小時
急性腎損傷常常令醫生束手無策,這種疾病很難在早期發現,且一旦發病,進展會非常迅速?,F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算法,能夠預測病人在隨后48小時內出現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對于很多人來說,這48小時也許意味著生死之別。
責任編輯:朱力遠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
醫學界迫切需要盡早發現急性腎損傷征兆的有效方法。
急性腎損傷常常令醫生束手無策,這種疾病很難在早期發現,且一旦發病,進展會非常迅速?,F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算法,能夠預測病人在隨后48小時內出現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對于很多人來說,這48小時也許意味著生死之別。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擔負著清除代謝產生的廢物、維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等重要的功能。不難想象,如果腎臟出現了病變,人體將會受到多大的傷害。在諸多腎病中,急性腎損傷(曾經被稱作急性腎衰竭,但國際腎病研究界于2005年達成共識,將這種疾病更名為急性腎損傷)不僅發病快、在特定的人群中發病率高,而且很多時候會在較晚的時候才能被發現,因此在被診斷出患有急性腎損傷時,很多病人的腎臟已經受到了嚴重的不可逆損傷,需要接受透析甚至腎臟移植。
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最近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設計出了一種算法,利用這種算法,科學家可以預測病人在隨后48小時內出現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對于那些將會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的病人來說,這48小時也許意味著生死之別。
時間就是生命
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發急性腎損傷,但這些原因導致的最終結果都是腎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了嚴重的下降。這種腎功能的急劇下降不僅會導致代謝廢物在血液中累積,也會使腎臟無法正常調節機體的體液平衡。由于腎臟這一機體的“廢物處理工廠”出現了問題,隨之而來的生理功能紊亂還會對身體的其他臟器造成傷害。
在急性腎損傷的患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住院病人(并不一定是因為腎病住院的)。這些急性腎損傷的病人的死亡率高達20%,而那些已經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的病人中,急性腎損傷的死亡率更是高達50%。在世界范圍內,急性腎損傷的發病率為每100萬人中有2100人患病,每年有大約200萬人死于這種疾病。在中國,全國范圍內有關急性腎損傷的大樣本研究還很少,但根據南方醫科大學侯凡凡院士團隊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在中國9家地區中心醫院入院的659945名病人中,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為11.6%,這些患病病人的死亡率則為15.3%。這樣大的患病人群和死亡率,不僅給萬千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也會給各國的醫療衛生系統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根據2011年美國的一項研究,為了救治該年約50萬名因為急性腎損傷入院的病人,美國的醫療系統共花費了近47億美元。
急性腎損傷的一個特點是難以在疾病發生的早期發現,因為剛開始時病人不一定會表現出很明顯的癥狀。在有的時候,病人被診斷出發生了急性腎損傷,甚至是因為在做其他實驗室檢測時“無意”發現的。在這種情況下,當診斷出病人出現了急性腎損傷時,醫生的救治手段也已經相當有限了。這種疾病的另一個特點則是發病時間非???,慢的話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