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一場長達百年的喪亂終于結束,一個文明古國從垂死走向獨立統一。
晚清以降,中國傳統社會得以維持數千年的基礎開始變化,社會動蕩頻繁,國家迎來了兩千年不遇的“總體性危機”,直到新中國成立方才化解。此后70年,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形態不斷進化。
省思70年,劃開一個個斷面,我們有自豪也有扼腕,有歡慶也有短嘆,但中國從一個由傳統主宰的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方向不改。
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農民可以離開土地進城,知識分子重返主流,個體戶經商不再遮遮掩掩,官員也嘗試“下?!薄枷氲玫浇夥?,人性不斷回歸。
回望歷史。70年來,中國遇過曲折、走過彎路,但終于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并令中國成為今日之中國。那么,新中國在道路選擇、體制抉擇上有什么獨特性?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推出系列專題報道“國史新記”,剖析中國如何一步步變“新”,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
中國言者
他們生于不同年代,來自不同領域,有學者,有官員,有普通人。他們身為公民,為中國呼喊;他們的建言,是社會進步的力量。
大國圖志
70年崢嶸歲月,有多少定格在記憶深處?70年光榮夢想,有多少映射在現實之上?這里謹以些許定格的片斷,映射偉大祖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非凡之路!并集詩圣杜甫四句詩以為賀:萬物生顏色,風云喜共和。經綸中興業,今日醉弦歌。詩雖畢,歌未完,大國之史,精彩待續!
進化地標
細數70年變遷,新中國的圖景可以通過拼接一個個地標來展現,或是一座城,或是一棟樓,或是一塊碑。斗轉星移,風云際會。地標早已不只是地理符號,也成了歷史的記號。
沿著地標,回望來時路,我們看到了中國這70年:蜿蜒前行、不斷進化。
數據中國
匆匆70年,只不過是悠悠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卻給歷史留下了一串串意味著改變的數字:國家的命運被改變,億萬人的生活被改變。每一串數字,都是一軸新的歷史畫卷,展開后,我們看到了改寫時代的中國方案。
中國家書
“意映卿卿如晤”,1911年的一封家書,在中國近代史留下了一個普通女性的名字。她的丈夫,24歲的福州青年林覺民,以青春撞向中國歷史,“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個人命運與時代共振,1911年的革命青年如此,1949年的將士如此,1977年考大學的知識青年如此,2019年用語音寫作的新時代少年也如此。時光匆匆,新中國成立已70年。70周年慶典剛過之際,《南方周末》邀請各行業人士,寫下一封寄往2049年的信,講述此刻的故事,也表達對新中國成立百年的期許。這封廣義上的家書,有的寫給家人,有的寫給親友,有的寫給未來的自己,總歸是,此刻的我們在憧憬著什么。
7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一場長達百年的喪亂終于結束,一個文明古國從垂死走向獨立統一。
晚清以降,中國傳統社會得以維持數千年的基礎開始變化,社會動蕩頻繁,國家迎來了兩千年不遇的“總體性危機”,直到新中國成立方才化解。此后70年,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形態不斷進化。
省思70年,劃開一個個斷面,我們有自豪也有扼腕,有歡慶也有短嘆,但中國從一個由傳統主宰的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方向不改。
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農民可以離開土地進城,知識分子重返主流,個體戶經商不再遮遮掩掩,官員也嘗試“下?!薄枷氲玫浇夥?,人性不斷回歸。
回望歷史。70年來,中國遇過曲折、走過彎路,但終于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并令中國成為今日之中國。那么,新中國在道路選擇、體制抉擇上有什么獨特性?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推出系列專題報道“國史新記”,剖析中國如何一步步變“新”,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
中國言者
他們生于不同年代,來自不同領域,有學者,有官員,有普通人。他們身為公民,為中國呼喊;他們的建言,是社會進步的力量。
大國圖志
70年崢嶸歲月,有多少定格在記憶深處?70年光榮夢想,有多少映射在現實之上?這里謹以些許定格的片斷,映射偉大祖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非凡之路!并集詩圣杜甫四句詩以為賀:萬物生顏色,風云喜共和。經綸中興業,今日醉弦歌。詩雖畢,歌未完,大國之史,精彩待續!
進化地標
細數70年變遷,新中國的圖景可以通過拼接一個個地標來展現,或是一座城,或是一棟樓,或是一塊碑。斗轉星移,風云際會。地標早已不只是地理符號,也成了歷史的記號。
沿著地標,回望來時路,我們看到了中國這70年:蜿蜒前行、不斷進化。
數據中國
匆匆70年,只不過是悠悠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卻給歷史留下了一串串意味著改變的數字:國家的命運被改變,億萬人的生活被改變。每一串數字,都是一軸新的歷史畫卷,展開后,我們看到了改寫時代的中國方案。
中國家書
“意映卿卿如晤”,1911年的一封家書,在中國近代史留下了一個普通女性的名字。她的丈夫,24歲的福州青年林覺民,以青春撞向中國歷史,“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個人命運與時代共振,1911年的革命青年如此,1949年的將士如此,1977年考大學的知識青年如此,2019年用語音寫作的新時代少年也如此。時光匆匆,新中國成立已70年。70周年慶典剛過之際,《南方周末》邀請各行業人士,寫下一封寄往2049年的信,講述此刻的故事,也表達對新中國成立百年的期許。這封廣義上的家書,有的寫給家人,有的寫給親友,有的寫給未來的自己,總歸是,此刻的我們在憧憬著什么。
{{ sub.title }}
加載中...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