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股份制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
厲以寧以“厲股份”在中國經濟史上留名,在當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辯論中,他始終堅持以所有制改革為主線。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國史新記·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之中國言者)
厲以寧以“厲股份”在中國經濟史上留名,在當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辯論中,他始終堅持以所有制改革為主線。
“中國經濟改革的失敗可能會由于價格改革的失敗,而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必定取決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p>
1986年4月,56歲的北大經濟學教授厲以寧在北大“五四”研討會中向眾師生講述自己對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思路。在這次會議上,北大經濟管理系青年教師平新喬首次聽到厲以寧對“股份制”改革的思考。
厲以寧以“厲股份”在中國經濟史上留名,在當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辯論中,他始終堅持以所有制改革為主線。
站在對面的是與他同齡,又是同鄉的另一位經濟學者吳敬璉。他被稱為“吳市場”,在改革順序上,堅持市場化先行,認為應先推行價格改革。
此后,經歷了“價格闖關”、承包制等多種嘗試后,1992年的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報告,才正式讓股份制改革走上舞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厲以寧推行股份制的貢獻可總結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明確企業有限責任、完善公司結構治理這三點。
現年89歲的厲以寧仍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2013年,他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股份制改革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證券市場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成功的改革(成果)之一。
股份制一波三折
在厲以寧提出所有制改革成功論之前,中國領導人已經開始向外界尋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藥方。
鄧小平兩度邀請世界銀行到中國開展調研,“世界銀行1984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