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減壓,一邊增支”
全國29個地區中,就有27個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少于支出。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
全國29個地區中,就有27個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少于支出。
轉移支付本身會激勵地方多借債,“就跟普通人一樣,花別人的錢,當然大手大腳不求回報”。
如果要從根本上緩解財政收支緊張的問題,需要重建央、地關系,實現各級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匹配。
2019年7月中旬開始,各地方政府陸續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在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去港澳臺外,有29個地區公布了2019年1-6月財政收支數據,僅有黑龍江和西藏截至發稿沒有公布。
29個地區中,就有27個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少于支出。但這份收支中并不包含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約占地方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差額最大的是河南省,收入2147.5億,支出6137.6億,相差3990億人民幣,四川和湖南兩省的收支差額也在3000億元以上。
僅有的兩個收入高于支出的地方是上海和福建,但福建的統計方法又與其他地區不同。
福建省統計局公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944.47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11.5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38.27億元。
浙江財經大學副教授高琳提醒南方周末記者,根據《財政部關于明確地方財政總收入口徑的意見》,“簡單來說,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劃中央收入”。
如果減去上劃中央的部分,福建省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是少于支出的,那么全國僅有上海是收支有盈余的。
像福建這樣分類更細的省市很少,在2019年上半年的各地統計中,大多數地區只寫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沒有明確表示這是總收入還是地方留存收入。比如青海,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7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8.5億元,前者就是包括上劃中央部分在內的總收入。
如果將上劃中央部分減去,各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的差額會更大。
此外,受2018年中下旬開始的“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在已公布數據的29個地區中,8個地區出現了財政收入的同比下降,而且所有地區的財政收入增速都小于財政支出增速。也就是說,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的差額還在進一步拉大。
河北金融學院講師臧建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19年上半年地方財政收支數據,如果比較地方層面的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大部分省市的收入確實遠低于其支出,但這并非新鮮事。
他統計了1978-2019年上半年全國、中央及地方財政收支情況,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來已久。
在1994年以后,中央財政收支余額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