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成都:杜甫的入川之路

48歲是杜甫一生中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他從低級官員淪為社會底層的一員;這一年,他乞食秦州、同谷,帶著家小輾轉于西秦嶺的千山萬壑中。也是這一年,詩圣對于他本人的命運和他的時代,有了切膚而恒久的覺悟。

責任編輯:楊嘉敏

1200多年前的深秋,杜甫帶著家人前往同谷,趟過早晚已結上一層薄冰的西漢水,馬兒還在鐵堂峽折了腳;今天的甘肅隴南成縣(即唐代”同谷“),同樣是紅葉落索的深秋,村民扛著快遞趟水過河。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

48歲是杜甫一生中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他從低級官員淪為社會底層的一員;這一年,他乞食秦州、同谷,帶著家小輾轉于西秦嶺的千山萬壑中。也是這一年,詩圣對于他本人的命運和他的時代,有了切膚而恒久的覺悟。

一個陌生人的來信改變了杜甫的后半生。

其時,杜甫48歲。說是后半生,其實,已進入生命的最后11年。

那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時值初冬,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三個多月前,立秋次日,杜甫寫了一首五律,題為《立秋后題》。在傷感光陰易逝,人生倏忽之余,杜甫還透露了他在那些內外孤苦的日子里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換一種活法。

準確地說,他打算辭去華州司功參軍這個令他既感憤怒更感絕望的職務。如同《詩經·碩鼠》里那群伐檀的奴隸們唱出的心聲一樣,杜甫也要“誓將去汝,適彼樂土”。

杜甫想象中的樂土,就是秦州。

孰料,大道多岐,世事難卜。僅僅三個月后,杜甫卻急急忙忙地離開秦州前往同谷。在同谷僅一個月,又不得不在嚴寒的冬日起程,趕赴成都。從秦州到同谷,從同谷到成都,入川路上,饑餓、寒冷、屈辱、悲傷、絕望……它們如同一條條黑色的小蛇,噬咬著兩鬢飛霜,瘦得只剩一把骨頭的詩圣……

從華州到秦州

每一個優秀的詩人,都用他們的作品,為后人留下了一幅他們的肖像。這肖像,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比如李白,他的作品讓我認定他一定骨格清奇,舉止飄逸。至于杜甫,他那一系列憂國憂民的作品和抑郁沉雄的詩風,讓我一直以為他如同成都杜甫草堂里葉毓山先生雕刻的銅像:清瘦,憂郁,似乎每一道皺紋里都潛伏著過多的風霜與困苦。如是,在讀歐陽修的《新唐書·杜甫傳》時,發現他對杜甫的評價竟是“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未免有幾分驚訝。

成都杜甫草堂內葉毓山先生雕刻的杜甫銅像。 (視覺中國/圖)

仔細思量,卻不得不同意歐陽修的高屋見瓴。因為,小官員家庭出身的杜甫,盡管本質上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卻自幼就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政治理想。這理想的四處碰壁和他本人的不容于時,都讓他顯得有幾分迂闊和不合時宜。

十余年前,我在開封城外一片零亂破舊的民居間,找到了一個叫作吹臺的地方。那是開封城墻東南部一座不起眼的土臺,因春秋時大音樂家師曠在此吹奏古樂而得名。吹臺上,有一座小小的三賢祠。祠里,安放著三尊塑像,那就是如今家喻戶曉的三位唐代大詩人:李白、高適、杜甫。

吹臺見證了杜甫意氣風發的激情歲月。那還是號稱盛世的天寶年間,32歲的杜甫,40歲的高適和43歲的李白訂交于開封,他們“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那時,年輕的杜甫相信,依憑他的才華、氣略和膽識,他必將有一個燦爛前程。

開封古吹臺位于開封城墻外的東南部,西鄰繁塔。此地原有一土臺,相傳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古樂于此,故名吹臺。 (東方IC/圖)

幾年后,為了想象中的燦爛前程,杜甫來到首都長安,參加了唐玄宗下旨舉行的科舉考試。然而,主持考試的李林甫卻以野無遺賢為名,一個也沒錄取。杜甫在詩里記錄此事說: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噬峡是笕瞬?,我也有為國做事的心愿,卻只能像鵬鳥那樣折翅,像躍龍門的鯉魚那樣到處碰壁。

那以后,為了求得一官半職,以期實現政治理想,原本高傲的杜甫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放低身段,以詩文干謁權貴,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和舉薦。

理想高蹈入云,現實呼嘯墜地。754年,杜甫上《三大禮賦》后,朝廷授予他從九品下的河西尉,與其說任用,不如說敷衍。這個卑微的、必須直接欺壓底層百姓的職務,杜甫拒絕接受。這是一個重要細節,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他和他的朋友高適的不同:高適也痛恨出任縣尉,并寫下了“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的詩句,但恨歸恨,他到底還是赴任了。這種往好里說叫能屈能伸,往壞里說叫得過且過的性格,顯然要比杜甫的固執更合時宜。后來高適飛黃騰達,成為唐代詩人中仕途最得意的人,又一次證明了性格即命運的道理。

次年,朝廷改授杜甫為同屬芝麻官的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只得委屈地接受?;貞涍@段經歷時,原本自負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無比辛酸地總結說:“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p>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肅宗即位。杜甫聞訊,舍妻拋子,間道前往行在鳳翔。大約是被他的忠誠所打動,唐肅宗任命他為左拾遺。這也是后世稱杜甫為杜拾遺的由來。

左拾遺級別為從八品上,比兵曹參軍高不了多少。但是,拾遺屬于諫諍官,相當于現代的紀檢干部,負有向皇帝進諫的責任。級別雖低,卻因接近中樞而前途遠大。

這大概是杜甫離他的政治理想最近的時候了。然而,不久,宰相房琯在平叛中兵敗,唐肅宗將其免職,杜甫站出來為房琯說話?!暗叟?,詔三司雜問”。幸好,另一位宰相張鎬說,“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倍鸥Σ艃e幸沒有下獄,而是于次年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皇上身邊趕到華州(今渭南)做一個管理戶政、田宅和雜徭的地方佐官。

陜西省渭南市“西岳”華山金鎖關,杜甫《望岳》詩中“箭栝通天有一門”就是指的這里。 (視覺中國/圖)

鋼鐵就是這樣沒煉成的。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杜甫回了一趟他的老家河南。沿途所至,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既悲且痛的杜甫寫下了他最具現實主義光輝的“三吏”與“三別”。

此時,長安雖已收復,安史之亂卻還在繼續,大唐早已不復開元盛世的繁榮。至于杜甫,他年近半百,體弱多?。?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40歲后,杜甫即患風疾。這是一種心血管問題引起的眩暈、痙攣、肢體麻木甚至半身不遂的重病)。更重要的是,他對仕途已然絕望。他漸漸明白,今生今世,致君堯舜的理想壓根兒就是一個笑話。

他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他想找一個平靜的地方歸隱,在耕讀中了此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