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五學者:以公民名義 促成“拆遷變法”
“凡是公民都有權利義務向國家機關提出批評建議。我們作為法學家,知道法律的問題到底在哪里,能更好地提出建議,促進法律的立改廢?!?/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昊平 吳筱羽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言者”,他們生于不同年代,來自不同領域,有學者,有官員,有普通人。他們身為公民,為中國呼喊;他們的建言,是社會進步的力量。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國史新記·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之中國言者)
“凡是公民都有權利義務向國家機關提出批評建議。我們作為法學家,知道法律的問題到底在哪里,能更好地提出建議,促進法律的立改廢?!?/p>
十年以后,姜明安仍清晰地記得,他參與的那次建言行動曾經承載了多少期待。
2009年12月7日,北京大學法學院五位學者以公民的名義,通過特快專遞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遞交了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拆遷條例”)進行審查的建議。這五位學者是:沈巋、王錫鋅、陳端洪、錢明星和姜明安。
消息第二天就登上報紙,傳遍中國。短短幾日后,原國務院法制辦邀請學者們座談,討論修改《拆遷條例》。
等待修法的日子里,很多老百姓慕名而來,向姜明安反映拆遷中遇到的問題?!拔疑险n的時候,在我教室門口就站好多?!?/p>
“沒有我們的推動,這個條例(最終)也會修改,但拖幾年很難說?!?019年8月,姜明安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1年1月通過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與舊條例相比有進步,但在今時今日依然“不夠用”。
強拆悲劇觸動法學家
五位學者中,“50后”姜明安最年長,“70后”沈巋最年輕——他是這次建言行動的發起人。
2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