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九兒楊麗坤,從未曾離開磨黑

從云南中南部寧洱縣城開往磨黑古鎮的小巴載著不多不少7個人,繞過20公里山路,駛進一片平壩,一男一女在工廠門口下了車。鹽礦的大煙囪高聳著,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責任編輯:楊嘉敏

“師傅,在鹽礦大門停一下?!?/p>

從云南中南部寧洱縣城開往磨黑古鎮的小巴載著不多不少7個人,繞過20公里山路,駛進一片平壩,一男一女在工廠門口下了車。鹽礦的大煙囪高聳著,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磨黑采鹽可追溯到漢代,大規模開采并設立鹽政也有近300年歷史。源源不斷的鹽晶,使這個茶馬古道上的小驛站逐漸聚起繁榮的鹽茶集市,至同治年初達到鼎盛。直到上世紀末,磨黑都是遠近聞名的貿易中心。鎮名即“鹽井”,傣語來的。

磨黑古鎮街景。 (丁子凌/圖)

1941年4月27日,鎮上一戶姓楊的彝族鹽商家里誕下一女,排行第九,大家都喚她“小九兒”。小九兒5歲時母親去世,10歲時被大姐帶去昆明。打那時起,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就與故鄉小鎮失去了交集。2010年,磨黑為她重建了一座故居,“滇南鹽都”之外,又添一張“麗人故里”的名片。

她是楊麗坤,80后并不熟悉的名字,乍一聽我還以為是楊麗萍的姐妹。二人并無血緣,卻都與大理和舞蹈有著不解之緣。1958年底楊麗萍在大理出生時,文化部正在籌備國慶十周年獻禮片,以大理為背景的《五朵金花》次年開始在云南選角。而那時剛滿18歲的楊麗坤已經在云南省歌舞團跳了6年,她并未在團里推薦演員之列,導演組要離開時,正好看見她擦玻璃,“就是她!”

憑那一眼,這個彝族姑娘搖身變成白族最“金”的一朵金花。楊麗坤故居特意請劍川工匠建成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二層探出磨黑典型的美人靠。故居不大,趕上一隊大理來的單位集體參觀,擠滿了白襯衫。

老街的理發店,樓上是磨黑典型的美人靠。 (丁子凌/圖)

邁進一層正廳,掃過嶄新的匾額和對聯,目光粘在講解員手邊的一幅老照片上?!按蠹覐臈铥惱さ男值芙忝每梢钥闯?,她的家族基因是非常好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