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復活”一只貓,38萬“復活”一只狗
從長遠來看,寵物市場的火爆、克隆技術的突破以及法無禁止的監管空白,正在催生一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宋炳晨 嵇亦琳
克隆貓“大蒜”主人黃雨為了紀念已經過世的寵物貓,選擇克隆技術重啟新的生活。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9日《南方周末》)
從長遠來看,寵物市場的火爆、克隆技術的突破以及法無禁止的監管空白,正在催生一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
寵物主人愛寵心切,愿意花重金“復活”自家寵物的愿望無可厚非。但克隆動物實驗通常用于疾病治療等科研領域,商業化克隆寵物是否合適,仍存爭議。
在把寵物貓“大蒜”埋進公園冰冷的泥土之后,黃雨后悔了。他跑到幾小時前剛種下小樹標記的墓地,把愛貓的尸體又挖了出來,打算用25萬元的克隆費,換這只兩歲多的小貓“死而復生”。
從2019年1月9日“大蒜”去世,到2019年7月21日,負責克隆的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諾谷)宣布“大蒜”的克隆體已成功誕生,黃雨忐忑等待了193天。
而從2002年全球首只克隆貓CC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出生,到2019年8月19日希諾谷宣布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克隆貓“大蒜”誕生,相差足有17年。希諾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建平認為,國內對于寵物克隆的科研課題比較少、寵物市場較國外發展得更慢,是主要原因。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至少有三家公司從事商業化的寵物克隆業務,分別是美國寵物克隆公司ViaGen Pets、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Sooam Biotech),以及中國的希諾谷。
其中,2018年4月9日,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與博雅控股集團共同出資,創立了中國首家全球化犬類克隆服務提供商——天津博雅秀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雅秀巖)。幾經聯系,博雅秀巖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從長遠來看,寵物市場的火爆、克隆技術的突破以及法無禁止的監管空白,正在催生一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
然而,隨之而來的質疑亦不少。有反對人工繁育的動物福利倡導者認為,克隆中使用的大量“代孕”母貓要承受痛苦;也有愛寵人士表示,在眾多流浪狗、流浪貓無家可歸的情況下,花費幾十萬元來克隆寵物是否有必要?
“大蒜”的復活
黃雨想要復活“大蒜”的執念,出于一種愧疚。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蒜”出生在溫州本地的一家貓舍,這只小公貓有7個兄弟姐妹,賣家說他選中的這只,最不喜歡跟其他小貓一起玩。
2016年10月23日,黃雨花了3000元把剛滿兩個月的“大蒜”帶回了家,還給它取了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