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 | 遷流的鄉村,消退的小學
鄉村建設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少,少到再也支撐不起一座小學。
責任編輯:溫翠玲
一小學的學生們在上課(資料圖)。
鄉村建設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少,少到再也支撐不起一座小學。
前些日子,休假回到老家,父親跟我說,“政府派人來調研,村里的小學不一定能辦下去了?!薄盀樯栋??”“缺少生源,六年級升初中走了幾個,一年級招不到新生,七八個學生,三個老師,辦不下去了!”小學承載了無數的童年記憶,連結時而泛起的鄉愁,每次回家,我都會到學校去轉一圈,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對于我的家鄉來說,一部小學史,投射的就是一部鄉村變遷史。
家鄉在離沿海城市不遠的村莊,驅車3個小時就能抵達。3個小時,對于1980年代的農村來說,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了。山里山,山外江,青山綠水繞村莊。盛夏農忙季,晚上七八點,太陽才落山不久,田間地頭到處是乘著入夜涼風干活的村民,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