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專欄 | 中國的埃隆·馬斯克:華大集團汪建

發自:南方周末

西方世界有許多著名的創新者,他們都懷抱宏偉的愿景,追求顛覆式的變革,即使公眾對他們不理解、不贊同。杰夫·貝佐斯、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馬克·扎克伯格和史蒂夫·喬布斯都是這樣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逆潮流而動,將自己的愿景付諸實踐,成功地觸動了每一個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后,埃隆·馬斯克就被賦予了顛覆式的發明創新者和高科技企業家的頭銜。然而,當我詢問一些見多識廣的西方人,有沒有哪些亞洲的國際企業家,也像埃隆·馬斯克一樣,真正正向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時,他們很少能說出什么人。更少的人能夠說出這些人對他們的健康幸福做出的確切貢獻。

但其實有許多偉大的創新者和企業家還不為西方大眾所熟知,他們致力于大膽的新想法和新技術,這些想法和技術將會以一種非常有影響力和積極的方式,改變每個人的生活。這些創新者經常面臨來自投資者群體的批評,投資者希望看到他們能理解的,且能獲得立竿見影回報的商業模式和項目。

就像埃隆·馬斯克一樣,他們面臨著很多阻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取得勝利,并給每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將作為先驅者載入史冊,他們的名字將家喻戶曉。

我作為一家服務于醫療保健行業的領先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幾乎每周都會在科學或行業會議上發言,見到一些杰出人士。在我的新系列文章“中國的埃隆·馬斯克”中,我將介紹一些打破傳統邊界,致力于實現他們宏偉愿景的人。

我第一個要介紹的英雄是汪建,華大集團的創始人,華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組測序平臺,也是生命科學眾多創新的發源地。

華大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基因組測序公司之一。2012年我第一次拜訪華大,認識了華大的聯合創始人楊煥明和他的團隊。當時,華大坐落在深圳郊區的老工業區里,但已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機構之一。

2018年,我還參觀了深圳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屬于政府,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組建并運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鋼鐵和混凝土的建筑奇跡般地坐落在山坡上,俯瞰大海。室外有充足的運動空間、火烈鳥花園、立體農業設施等。除非要搬重物,員工不乘坐電梯,辦公場所安裝了環境檢測儀和實時狀況的顯示器。這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測序平臺和數據中心之一。

最近,汪建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他公開表示,希望員工保持健康,活到100歲。華大員工們都認真對待自己的健康,定期監測并掌握自己的生理、傳感器、血液、核磁共振、微生物等方面的數據。這個項目看起來比谷歌的基線項目還要先進得多。

最近,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人聽,他是一位杰出的亞洲企業家和科技投資者,有著非凡的個性和世界觀。他告訴我,正是出于這個原因,許多中國投資者不太喜歡華大和汪建,因為他們不明白這些舉措如何能轉化為收入和利潤。他說,華大非常注重學術和科學導向,有些項目不容易理解。例如,華大在《自然》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我向他解釋到,這些研究是為了讓全世界相信,華大有運營這樣大型項目的能力,進而才能贏得業務并拓展新的業務領域。

我認為,汪建是中國真正的埃隆·馬斯克,他推動中國躋身全球測序行業的前列。

但是,除了“神經鏈接”和“超級高鐵”,埃隆·馬斯克開展的業務,其概念在很早就驗證了。要實現發射火箭、電動汽車和衛星網絡,主要還是靠增量創新、運營效率、敏捷管理和創新資金。生物技術還要復雜得多。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我來到華大并問了他幾個問題。

1、你們創立了全球最受尊敬的生物技術公司和研究機構之一。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為了代表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華大成立。我們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功和經驗中學習了很多?!叭祟惢蚪M計劃”的巨大成果和影響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發展和科學發現,進一步堅定了華大對基因組產業未來的信心。

華大已有20年的歷史,奠定了強大的科研基礎,業務覆蓋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在新技術上進行了戰略投入,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專注于發展原創技術。

華大想引領中國未來的模式,引領社會發展。我有這個夢,整個人類社會經歷了獵、牧、農、工、信(信息社會),五個歷史階段走到今天,下一個階段一定是生物經濟,而且這個生物經濟從現有的眼光來看是無止境的,未來生物經濟一定是生態循環經濟。

2、你主要遇到的挑戰是什么?

在引領發展中,華大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既順應當前時代,又超越這個時代。第一個是科技認知的挑戰,體現再基礎科學領域、應用領域和教育領域的人值和評價滯后;第二個挑戰是社會人文認知的挑戰,體現在法律、政策法規,甚至是倫理和道德方面;還有一些我們還沒有遇到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們繼續致力于基因科技造福更多人。

例如,當華大首次向醫生介紹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時,醫生們很難去相信這種技術。隨著基因組學技術逐漸打破傳統,可能會有猶豫,甚至是阻力。因此有必要提高科技認知。

3、我在華大遇到的大多數人都很年輕,他們非常聰明,富有成效,并能夠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我第一次訪問華大時,它的平均年齡是27歲,今天大約是31歲。甚至首席執行官也很年輕。你是如何找到這些人的?他們是如何在科學和商業領域迅速發展起來的?

答:事實上,大多數著名科學家都是在中青年取得了成就,或者已經為科學成就奠定好基礎的。而且一個新興業態一定是充滿著激情和較少思想束縛的人去創造的,這是一個必然。

華大不以背景而是以能力判斷人?;蚪M學是一門多學科的科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年輕人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積累經驗。

4、你公開表示,希望員工健康,活到100歲。對于平均年齡為31歲的群體,這樣的說法不算過分。你覺得未來10年、20年、30年“百歲人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當一個人做非常超前的事情,很難說服社會接受你的時候,就退回來。想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造福人類要先造福自己。我們先圍繞著近7000員工,圍繞他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進行實踐。我們會成為掌控自身健康的標桿、支撐和引領者,控制出生缺陷、控制傳感染和腫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根本。

華大發展的引領性是根本性創新,核心是生命中心法則(生命科學的第一性原理)及工具決定論。

生命中心法則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法則,也是科學第一性原理。因此,認知和掌控生命必須遵從這一基本法則,即解讀必須從DNA開始,全方位全周期、從微觀到宏觀、終身地貫穿生命中心法則。

若工具和經濟受制于他人時,思想和行為也受制于他人,也受制于自己。我們做工具,首先要看在科學性上能不能領先,其次能不能做得便宜,用于服務大眾。如果把這兩者結合,思想就可以得到充分解放,行為也可以更加不受限制。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工具決定論,有了工具,就能擁有核心競爭力。

但是要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也需要自律。這也是華大在引領生命科學新時代的挑戰,從員工和家屬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5、你覺得什么項目特別令人興奮和有價值?

生命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業思維方式和商業思維方式還是有很多不一樣。我的終極追求是什么?我一定把健康長壽作為第一重要的事情來做。在這個時候,我更關心我們對社會的貢獻,貢獻越大,社會對我們回報自然會越大。因為它是一個綜合平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