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亮二 當陽光照在白墻上
“照片里的小女孩長大了;但我沒有,我看不到相機背后的自己,我還是當時的那個攝影師”
發自:東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照片里的小女孩長大了;但我沒有,我看不到相機背后的自己,我還是當時的那個攝影師”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5期)
青年時期的秋山亮二 圖/青艸堂提供
我夾著肩膀從地鐵站的洶涌人潮中鉆出來,拐進旁邊一條小路。剛過早上8點,最晚出門的上班族已經擠進地鐵,一路上只能看到貨車司機把成箱的燒酒壘到打了烊的居酒屋前。
秋山亮二的家并不難找。這是一幢上了年紀的屋子,秋山從小就在這里長大。深棕色的院門應該是翻新過,門牌上的油漆卻已經剝落了,上面用細軟的手寫體涂著“秋山”兩個字。
因為一組名叫《你好小朋友》的照片,秋山亮二被中國的讀者所熟知。這本誕生于1983年的攝影集于今年再版,再次喚起很多人對兒時的回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拍照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還是一件奢侈的事。家庭相冊里的老照片中,孩子們往往正襟危坐,眼神里難掩對相機的好奇。秋山鏡頭下的孩子們則不同,他們忽略了相機的存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流露出最為真實的狀態。
樹蔭下的小孩兒把嘴對著裝有橘子汽水的玻璃瓶,舍不得一口喝光;夕陽下,男孩端了一高一矮兩把椅子,坐在家門口寫作業,一只腿搭在大椅子的橫梁上;椰子樹下的小女孩懷里捧著大個兒的椰子,笑得快要倒在身后的沙灘里……這些生活中最稀松平常卻又容易被相機忽略的片段喚起了一代中國人對童年的回憶。
這些照片也令人好奇,相機背后是怎樣的一雙眼睛——它如此誠實地記錄下那個純真美好、卻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人們總是問我,你覺得中國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嗎?我曾經告訴他們,中國的小朋友更加活潑,他們可以在大街上做作業,可以和伙伴們在巷子里瘋玩。但說實話,他們不管在哪都是一樣的、正在成長著的孩子?!鼻锷降芍鴪A滾滾的眼睛認真地說。
潭柘寺喝汽水的小朋友 圖片提供/青艸堂 Photos ?Ryoji Akiyama
白墻上的陽光
秋山每天早上4點起床,看一小會兒古典音樂節目,然后牽著“星期五”(一只極其友好的黑色大狗)在家附近散步。他會一邊琢磨著早餐該吃點什么,一邊觀察周圍來來往往的人。這些陌生人令他著迷:他們走路的方式和彼此打招呼的方式都被秋山收入眼底。他也會看著那些一言不發的人,猜測他們昨晚做了什么。兩年前,受體力所限,秋山不再接受別人委托的拍攝工作,也很少再帶相機出門。但他從來沒有停止對人的觀看,也從未因此感到疲憊。與以往唯一的不同是,現在的秋山用眼睛拍照。
秋山很喜歡美國街頭紀實攝影師李?弗里蘭德的作品。李幾次來日本拍攝,大多是由秋山陪同。和秋山一樣,李會一大早就出門。他從不坐公交地鐵,而是喜歡自己走路,一邊走一邊用鏡頭捕捉街頭的場景。秋山被李高強度的工作方式所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