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發布: 要讓大家了解核設施的安全狀況
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并于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
責任編輯:周上祺
中美核安全合作不會受影響。
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并于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介紹,中國核設備的總體運行指標是處于世界前列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中國核安全管理體系的評議中,中國的監管機構被認為是有效的、可靠的。
另外劉華還在發布會上提到,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影響兩國政府在核安全方面的合作。但中國企業會加強研究開發,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會繼續推動與其他國家的核能合作。
《中國的核安全》是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一部核安全白皮書。
核安全第一戰略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國家責任,始終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事業,不斷推動核安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記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
近五年核電國際運行者協會WANO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優于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據劉華介紹,我國核電的總體運行指標是處于世界前列的。
從2018年1月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正式實施。除了制定核安全中長期發展規劃,高效運轉各部門組成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外,該法還根據國際最新標準,修改完善中國的核安全相關法規標準,建立了嚴格的、高標準的國家核安全標準體系。
截止今年6月底,中國大陸共有47臺運行核電機組,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中低放廢物處置廠。
劉華介紹,我國核安全水平保持了世界前列。我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二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一級事件每年發生的次數非常低的,14.2萬枚的在用放射源,18.1萬臺(套)射線裝置事故率每年每萬枚低于1起。11臺在建核電機組的建造質量是在監督管理之下的,對發現的建造質量問題都一一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201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中國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進行綜合評估,其結論是:中國監管有效性在不斷增強,監管的法治化、規范化、國際化不斷提升,中國的監管機構是一個有效的、可靠的監管機構。
劉華介紹,我國建立了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推進核安全工作。履行國家核安全監管的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由局機關、六個監督站和兩個技術支援中心構成,共約1100人。同時各省級環保部門還會對放射源管理、輻射環境監測、事故的應急監測實施支持和管理。除此之外核安全還設立了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作為技術咨詢機構。
“要讓大家了解核設施的安全狀況”
在發展核能的過程中如何破解“鄰避效應“?
在劉華看來,核能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公眾參與問題,這反映了公眾法律意識和環境意識的提高,也是對相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劉華認為,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無論是核設施前期的選址階段和建設建造,還是在核設施運行過程中,都應該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及時公開核設施的安全狀況,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從2018年1月起正式實施的《核安全法》在第五章專門針對多個主體制定了信息公開和公眾溝通的要求,并對公眾參與作了制度性的安排。
據介紹,公眾可以在國家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網站上都可以看到核設施的運行安全狀況。同時相關企業也會依法公開運行安全狀況。
劉華還提到,要加強科普宣傳,充分發揮媒體、企業、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核安全的宣傳,包括對大中小學生的核安全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對核設施周邊利益相關的老百姓的宣傳和普及。
今年6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參與“媒體核電行”活動,探訪浙江嘉興秦山核電站。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外界關于他們職業詢問最多的問題,還是關于核安全,核安全科普是他們一直在做的工作。
秦山核電一位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展科普工作是有必要的,核電站應敞開大門,讓大家來看我們是怎么工作的,把一些必要的知識告訴別人。
劉華強調,要通過稅收、財政以及用地補貼等各項政策完善核設施周邊居民的利益補償機制。既要讓大家了解核設施的安全狀況,也要讓大家通過核能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教育事業、老百姓的福利給予關注,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
中美核安全合作不會受影響
白皮書強調,中國作為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在做好自身核安全的同時,認真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大力推動核安全雙多邊合作,積極促進核能和平利用,造福全人類,為全球核安全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今年8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將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下屬的三家公司列入到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
就此劉華回應,美方此舉泛化了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不僅對中國企業造成傷害,也對包括美國在內的相關國家企業造成了影響。
劉華認為,在過去的35年中,中美兩國在核安全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促進了兩國核安全水平的提升。因此即使在中美貿易摩擦這樣的背景下,他相信中美兩國政府在核安全方面的合作也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劉華說,美方通過核限令對中國企業進行限制以后,中方企業會加強研究開發,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據介紹,中國的核能合作是全方位的。除了中美核能合作以外,中國和法國、俄羅斯都開展了核能合作且卓有成效,包括核電廠、乏燃料后處理廠,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
劉華表示,中法乏燃料后處理合作項目受到中法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目前有關商務談判基本接近尾聲,同時推進的還有兩國在安全標準方面的統一和在核安全監管方面加強兩國的合作。
劉華回應稱,核限令可能最終傷害的還是美國自己的企業。世界核能合作的市場是廣闊的,除了中美合作以外,中國還會與其他國家友好合作。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