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的妙處是,所有作品先讓它挑”
“《收獲》讓一個作家,不管他是多么大牌的作家,當他投稿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投的是處女作,而且這個處女作會成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宋宇
《收獲》創辦于1957年7月,是新中國最早的大型文學刊物之一,時任主編為巴金和靳以。雜志在不同時期都發表大批富有巨大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并與作者們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5日《南方周末》)
“《收獲》讓一個作家,不管他是多么大牌的作家,當他投稿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投的是處女作,而且這個處女作會成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p>
1979年,作家陳村已經在文壇初露頭角。他常去上海作協所在地——巨鹿路675號。三樓的《收獲》編輯部總是靜悄悄的,房門緊閉,編輯們不愛走進走出,顯得頗為神秘。
三年后,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程永新來到《收獲》編輯部實習。當時文聯和作協一起辦公,《收獲》辦公室只有一大一小兩間房間??臻g實在太小,有一段時間他只能坐在走廊里看稿,時任《上海文學》副主編的評論家李子云就讓他用自己的辦公室。
實習結束后,程永新被《收獲》點名要求分配進雜志社。最初的工作是從堆積如山的來稿中挑選可用的給老編輯們審閱,巴金的女兒、編輯李小林希望他把閱讀意見寫在小紙條上。他后來才知道,這其實是把握和鑒定作品能力的考試。連同實習期在內,程永新迄今在《收獲》待了三十七年,從普通編輯到雜志的新一代掌門人。
《收獲》創辦于1957年7月,是新中國最早的大型文學刊物之一,主編為巴金和靳以?!妒斋@》創刊號的首篇作品是魯迅的重要講稿《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此外還發表了老舍的話劇《茶館》、柯靈的電影劇本《不夜城》等作品,單期超過三百頁。
1960年5月,《收獲》???,前后出刊十八期;1964年復刊,1966年5月因“文化大革命”???,這一時期出刊十四期。1979年1月《收獲》再度復刊,刊發了周而復的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劉心武的短篇小說《等待決定》及老舍的《我怎樣寫〈駱駝祥子〉》等。
翻開《收獲》編輯部所藏的六十多年《收獲》雜志不難發現,當代文學史上不少重要作品就首發在這里。陳村曾形容《收獲》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簡寫本”,這句話常常被視為《收獲》的廣告語。他覺得自己和《收獲》存在善緣。他把小說《給兒子》給了《收獲》,發表后真的有了兒子。
《收獲》在“文革”前發表的《創業史》《山鄉巨變》《野火春風斗古城》《上海的早晨》和《歐陽海之歌》等作品,在當時影響相當大。1979年復刊后發表的《人到中年》《美食家》《蹉跎歲月》《妻妾成群》《人生》《動物兇猛》《活著》和《繁花》等作品,也都進入了當代文學史。較為晚近的《繁花》,印數已經接近百萬冊。
在《收獲》發表的小說成為影視改編的重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