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棄城”16年
十六年前, 玉門啟動市政搬遷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在中國所有資源型城市中,它是唯一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轉型”的。
遷城之后,玉門曾“舉全市之力”發展風電產業,然而限于種種制約,風電對該市經濟總量的貢獻仍十分有限,石油及相關產業目前仍是玉門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8年,玉門在老市區建成了鐵人干部學院, “填補了西北地區干部紅色教育培訓的空白”。
發自:甘肅玉門
責任編輯:錢昊平 溫翠玲
由原玉門油田影劇院改造而成的鐵人干部學院。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5日《南方周末》)
十六年前, 玉門啟動市政搬遷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在中國所有資源型城市中,它是唯一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轉型”的。
遷城之后,玉門曾“舉全市之力”發展風電產業,然而限于種種制約,風電對該市經濟總量的貢獻仍十分有限,石油及相關產業目前仍是玉門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8年,玉門在老市區建成了鐵人干部學院, “填補了西北地區干部紅色教育培訓的空白”。
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售價2000元,平均每平方米只有28元。甘肅玉門近來因一則“全國最低價”的賣房廣告而爆紅網絡。
作為一座因石油而興的縣級城市,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十六年前,玉門啟動市政搬遷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在中國所有資源型城市中,它是唯一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轉型”的。
“遷城”之后,原來的玉門老市區人口銳減,一度被外界形容為“死城”“鬼城”。
但這座城市實際上仍在運轉,還生活著上萬玉門人,有的仍在努力打拼,相信城市還能活過來……
房子曾按“棟“賣
市委、市政府搬遷后,玉門人對玉門市的稱呼變得復雜起來。約定俗成的說法是,現在玉門市政府所在地通常被稱為“玉門鎮”或“新市區”,遷城之前的老玉門市則被稱為“老市區”。
玉門老市區管委會是個“留守政府”,管委會文旅產業辦主任王靜媛介紹,目前玉門老市區常住人口大概有1.8萬,其中油田職工8000人,當地居民1萬人,這1萬人當中,有小一半是老人。
“老市區”只有一條主街道、一所學校、一家公立醫院,和一個已經不亮的紅綠燈——老市區的著名地標之一。
紅綠燈東側是一條不到200米長的步行街,二十多年前,這里是蘭州以西河西走廊上最熱鬧的商業街,每到春節,來自酒泉、嘉峪關等地的人便匯集于此,街上人山人海。
但現在,百度地圖上已經找不到這條步行街,雖然它仍是老市區最為繁華的地方,匯集了這座城市幾乎全部人氣。
如果不是最近網傳的房子“白菜價”,很多人已經把這個城市遺忘。只有少數人知道它的光輝歷史——中國第一口油井誕生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鐵人王進喜的故鄉……
這座城市也沒有公交車,沒有大型超市,連一家正式的房產中介也沒有。在玉門老市區,房產交易要么通過熟人介紹進行,要么通過街上的小廣告。
房子太不值錢了,加上嫌麻煩,十幾年來,大多房產交易甚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