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龍泉山養豬人: 不追漲、不殺跌、少舉債、抗風險
在業內,豬販有個專業的名字,叫“豬經紀人”,對接供需雙方。
近些年來,生豬價格讓張毅勇越來越捉摸不透了。他下了不少功夫來研究豬價走勢,茶幾上赫然擺著兩份華泰證券農林牧漁組的生豬市場研報。
所謂環境容量,指的是能消納豬糞的耕地面積?!梆B豬行業的環保問題只有靠足夠耕地來做種養結合解決,如果無法還田,怎么做都無解?!?/blockquote>發自:四川、重慶
責任編輯:吳筱羽 實習生 任碧玥 馬晨晨
川西龍泉山西側余脈,山谷中散落著養豬場。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12日《南方周末》)
在業內,豬販有個專業的名字,叫“豬經紀人”,對接供需雙方。
近些年來,生豬價格讓張毅勇越來越捉摸不透了。他下了不少功夫來研究豬價走勢,茶幾上赫然擺著兩份華泰證券農林牧漁組的生豬市場研報。
所謂環境容量,指的是能消納豬糞的耕地面積?!梆B豬行業的環保問題只有靠足夠耕地來做種養結合解決,如果無法還田,怎么做都無解?!?/p>
東湖鄉鄉長半年沒見過本地養殖大戶老楊了。
“他可能不大敢出來,我們也盡量不去他的豬場見他?!庇惺氯侩娫捖撓?。
2019年9月5日,老楊答應讓南方周末記者去豬場聊聊,用養豬同行的話說,“老楊這是給了天大的面子?!?/p>
豬場在龍泉山西側余脈的山谷里,老楊正在豬場門前沖水消毒。他年過半百,常年留著寸頭,藍工裝,黃雨靴,長長的水管在雨靴旁繞了幾個圈,水嘩嘩噴著地面。
老楊解開大門上纏繞好幾圈的鎖鏈,笑著揮手表示歡迎,但刻意避開了來客的握手和遞煙。
防疫形勢緊張,老楊高度謹慎。
川西某市緊鄰成都平原的這片龍泉山谷地,近年成了豬農們的避難谷。豬場多建在村道盡頭或是偏僻山谷,此間相對封閉的區位和地下水環境,讓它們得以隔絕于外界。
這是一個沒落的生豬調出大縣,被四川省政府劃定為限制發展區。平原豬農因限養等政策相繼退出,養殖集團鮮少入駐,當地保持著傳統的養殖格局,規模以下散養戶占絕大多數,個體豬販依舊活躍在本地市場。
立秋后的山谷在一場場秋雨中涼了下來,撫慰著養豬人緊張了一夏天的神經,走高的豬價令他們興奮,祈禱肥豬平安出欄,同時也猶豫要不要補欄搏一把。
起起落落的豬市里,豬農不乏故事:既有押對周期大底,富貴險中求的大佬傳說;亦有舉債養豬,卻因疫情損失或豬價低迷而負債累累的悲劇。
“能養十幾年的,大多比較保守,”一位從業二十余年的豬販總結,“不追漲、不殺跌、少舉債,這樣抗風險能力才會強一些?!?/p>
山谷外,養殖巨頭正加速布局四川這一豬肉產銷大省,本地豬企亦挺進東北等地,輸出模式,全面布局。古老的行業正在眼下這場空前的“豬市”中迎來巨變。
看生豬市場研報琢磨豬價
龍居村村民王道青準備復養,重回豬市。
2019年9月3日清早,他開著小卡去鄰村幫朋友收了9只肥豬,朋友轉來1000元以表感謝,“倒手就能賺千元”。
最近幾個月來,想要在鄉間收到好的肥豬得依靠熟悉當地情況的豬販。在業內,豬販有個專業的名字,叫“豬經紀人”,對接供需雙方。
王道青在鄉鎮豬市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業務覆蓋養豬、販豬、賣肉等多個環節,像他這樣的人,是鄉村豬市的消息靈通人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