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先生一篇未刊手稿背后的故事
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的《容庚學術著作全集》,收錄容庚著述數百萬字,被學界視為經典的學術作品集。當然,和所有的“全集”一樣,“全”總是相對的,難免有遺珠之憾。多年前,筆者有幸從一位收藏者處見到容庚民國時期的一份珍貴手稿——《〈續殷文存〉序》(以下簡稱《容序》)。圍繞這份手稿,使人們了解到一樁學界往事。在容庚先生誕辰125周年之際,希望借此文表達對前賢的一種紀念。
責任編輯:劉小磊
容庚手稿《續殷文存》序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12日《南方周末》)
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的《容庚學術著作全集》,收錄容庚著述數百萬字,被學界視為經典的學術作品集。當然,和所有的“全集”一樣,“全”總是相對的,難免有遺珠之憾。多年前,筆者有幸從一位收藏者處見到容庚民國時期的一份珍貴手稿——《〈續殷文存〉序》(以下簡稱《容序》)。圍繞這份手稿,使人們了解到一樁學界往事。在容庚先生誕辰125周年之際,希望借此文表達對前賢的一種紀念。
容庚為王辰《續殷文存》寫序
眾所周知,容庚是現代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對金文研究貢獻尤巨。容庚一生潛心學術,雖幾經坎坷而著述不止,寫下了總計在八百萬字以上的著作,他的《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等著作是研究金文和青銅器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筆者發現的這份未刊文稿,正是與金文有關,而且涉及兩位學界人物孫海波和王辰。文稿是容庚為王辰所編《續殷文存》做的一篇序言,是容庚的親筆抄件。容庚作為學術大師和書法家,這篇手稿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獻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內容如下:
中華民國廿四年十一月初旬,日本鏖兵于平津之郊,兵馬馳騁,作兩軍攻擊之狀,炮發槍鳴,如煙如霧,如雷如霆,交通為阻,若國無人焉也者。余方坐玩習蔽聞室手善齋彝器之圖而考釋之。余妻來告,余若弗聞也。彼乃誦孔融《喻邴原書》:“國之將隕,嫠不恤緯;家之將亡,緹縈跋涉。彼匹婦也,猶執此義。實望根矩,仁為己任,授手援溺,振民于難。乃或晏晏居息,莫我肯顧。謂之君子,固如此乎!”以訕余。余推書而起,告之曰:“汝毋然,余將告汝。汝知余之生正當中日兩海軍相遇于黃海之際。祖若父之所期于余,與余之所自期者,寧為文人以沒世乎!廿一條之提出,東三省之陷落,十九路軍之抵抗,喜峰口之血戰,血之沸騰者數矣,而終歸于冷靜,孜孜矻矻于此者,蓋有故也。日人有高田忠周者,費三四十年之力以著《古籀篇》。國人方且剽竊其初著《朝陽閣字鑒》易名《金石大字典》以欺世而盜名。夫豈獨兵之不競,即學之不競亦已久矣。彼邦學人言于世界曰,中國學術之整理,將待彼負其責。吾人能忍受之乎?方期豫之以學以一相角逐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