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干脆面集卡花光零花錢,開始拆盲盒了?
最近,一種名叫【盲盒】的硬核燒錢愛好火了。
據2019年8月天貓公布《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以盲盒為代表的潮玩已是千億市場,過去一年,有超過20萬盲盒玩家年花費超過2萬元,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稀有盲盒更是被標識了升值空間,演變成理財玩具。
最近,一種名叫【盲盒】的硬核燒錢愛好火了。
據2019年8月天貓公布《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以盲盒為代表的潮玩已是千億市場,過去一年,有超過20萬盲盒玩家年花費超過2萬元,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稀有盲盒更是被標識了升值空間,演變成理財玩具。
都市男女一個接一個跳坑,在這種呆萌小人里尋求解壓和慰藉,這種外表純良的玩具則利用集郵、賭徒心理、大IP聯動等特點抓住了年輕人的心,掏空他們的錢包,成為一種新時代社交貨幣。
小時候被干脆面集卡榨干了零花錢的小孩,長大之后一個個都變成了逛街拆盲盒的成年人。
盲盒,物如其名,就是靠盲猜猜里頭是什么的盒子。
付款前不能拆盒,成系列出現,除固定款外,盲盒還出隱藏款,出現概率只有1/144,有的甚至更低,玩家為了獲得稀有隱藏款,有的沉迷持續抽抽樂,有的豪氣掏錢高價收購。
下面幾位盲盒愛好者,就向城畫君講述了他們扎進盲盒世界后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或許可以窺探出盲盒火爆的原因。
抽盲盒是一種對生活的期待感
盲盒擊中年輕人獵奇和賭徒心理,更滿足了他們對生活的期待感和驚喜感。
在豆瓣#我從“盲盒”里拆出了什么#話題里, @TT 曬出了她從全國各地城市購買的盲盒中拆出的玩偶。
“其實最開始我是直接端盒(端盒,指直接購買一整套放在不同盲盒中的玩偶)的,后來去不同城市會隨緣抽一下,結果有的還蠻有驚喜的,會抽到封面款或心儀的款式?!?/p>
# @TT 在西安抽出的娃娃與兵馬俑的合照
因為是通過手辦入坑,TT更在乎玩偶本身的設計與設定,如果整套玩偶她都很喜歡,才會直接端盒,“如果里面只有一兩個想要的,我就會選擇抽盒”。
“執迷于盲盒形式,喜歡那種開箱的賭博感和得到隱藏款的勝利心情?!庇羞@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沒幾個都市精英能逃過“就差一點,再來一次”的蜜汁自信。
# @熱心的畢雯珺粉絲 的拆盲盒盛況。
抽盒的期待感確實吸引人?;谶@種期待感,TT在拆盲盒時會有意無意的“虔誠”起來,在心中碎碎念:“會不會抽中隱藏款呢?其實只要好看就可以啦……”
這種看似有些“玄學”的做法在圈內并不少見:抽前默念抽好牌,播《好運來》做拆盒BGM,請最近運氣好的朋友來代拆……
# @熱心的畢雯珺粉絲 在網上買回來的盲盒快遞包裹
另一位與TT看法相似的玩家 @逗號 認為,盲盒類產品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充滿可能性的環境下,抽到喜歡的款式:“像一個小孩子,恰好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期待感。
盲盒抽的不是玩具,而是對錦鯉降臨生活的美好期待。
逗號的主要收藏品是緣子小姐——掛在杯子邊緣用作裝飾的人偶。從2015年在日本旅游入坑到現在,她陸陸續續地擁有一百多個緣子小姐了。
# 逗號最喜歡的“緣子小姐”之一
比起“戰系”玩家,逗號自詡佛系,“我很容易滿足,因此不太會有‘失敗’的開盒經歷,如果遇到好多重復的人偶,就會想‘果然這個款式很喜歡我呢’!”
她也會通過二手平臺轉讓藏品給別人,但正式交易前,她都要根據和對方聊的情況斟酌一下是否出售,“畢竟是用運氣抽到的東西,希望能為它找到不錯的新主人?!?/p>
她坦言,盲盒也為人與物間增添了強烈歸屬感,這種方式得到的東西“會讓人覺得這是注定屬于我的,是獨一無二的?!?/p>
#逗號收集的一部分“緣子小姐”
來自“非酋”的逆襲
這些其貌不揚的小盒子還讓不少“非酋”(網絡上代指運氣極差的人)成功逆襲,搖身一變成為“歐皇”(網絡上代指運氣極好的人)。
“我第一次拆盲盒就抽出了隱藏款,像我這么喪的人竟然也有運氣這么好的時候?!?@纓十七 剛剛接觸到盲盒的時候,正處于生活低谷,因此格外敏感,而這個隱藏款盲盒娃娃的出現,仿佛給予了她一點希望。
# 纓十七抽到的第一個隱藏款,漢斯圓滾滾 寶寶系列盲盒隱藏款
入坑多年,已經算不清總花銷的資深盲盒玩家 @迷路 好幾次在盲盒上感受到自己的“歐皇”氣息。剛入門還不太了解的她,路過看到有店隨手買了3個,“結果中了一個隱藏河童,盡管丑到我剛開始不知道是隱藏,但當時覺得自己特別幸運?!?/p>
# 盡管@迷路 已經把它賣出去了,但還是用軟件記錄了下了自己的第一個隱藏。
可在迷路心中,最讓她驚喜的拆盒經歷要追溯回4年前的MODI × SonnyAngel的合作款。
她親自去韓國背回來3盒,朋友又幫著背了2盒,按捺住自己想在韓國拆開的沖動,硬是等到回國后連拆5盒,“拆到快尾聲時已經絕望了,沒想到快拆完時終于出了隱藏。當時覺得真的值了!”
# 因為太激動,拆完盒 @迷路 還把“垃圾”拍照留念了(圖上)/ 4年前拆出來的隱藏款她至今保留。(圖下)
和纓十七和迷路一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被突如其來的歐氣砸中,機緣巧合下就入坑,不斷打開不同盲盒的過程,仿佛也是他們打開自己內心的過程。
從絕望失意的“非酋”搖身一變,成為被命運眷顧的“歐皇”,這樣逆襲的快感,又有誰會不愛呢?
人人都有的收集癖
氪金族千千萬,收集癖占一半。
有人癡迷拆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么”的抽抽樂,有人卻沉迷一套套集齊的滿足感。今年6月才入坑,不到3個月買齊33個系列,坐擁460個盲盒手辦的 @昕兒 就是這樣一個收集癖。
# 昕兒的盲盒全家福。
單個盲盒平均直售價格59元,強迫癥氪金玩家@昕兒一般都端盒帶走,“絕版和抽不到的隱藏就是收?!睙o數個708元養活了盲盒公司,也“喂飽”了她的強迫癥。
在昕兒眼里,只要能被她入的不存在她不喜歡的款,碼齊了才夠快樂。
盡管擁有的數量多,但真正靠抽的隱藏卻只有2只,為了收齊,她走上了氪金的“不歸路”。兩只原價59元系列隱藏款,因為沒抽到,@昕兒 只能加價去收,一花就是8000塊,價錢一翻就是上百倍。
# 昕兒 擁有的部分盲盒。
“要是遇到那種收不齊的系列怎么辦?”
“不收,如果集不齊的話我會難受??!”
當城畫君問到關于收不齊的話題時,昕兒爽快地回答道。像昕兒一樣泥足深陷“收集”二字的人不少,“有的人就喜歡那種抽出來的樂趣,我就喜歡配齊,看著很有滿足感?!?/p>
收集癖或大或小,但是如癮,隨形。
不管癮大還是癮小,可以肯定的是,20年前那群為集齊小浣熊干脆面里108張水滸卡片花光了零用錢的小孩,20年后在集齊盲盒這件事上,越剁手越快樂。
盲盒交友已成趨勢
擁有稀缺卡片,就能成為孩子頭,20年前的水滸卡是男孩間的社交貨幣,20年后,以盲盒為基點,形成了集娃換娃改娃等一個個線上線下社群。
“抽到不喜歡的還可以行動起來,在微博超話或者聊天群里和合適的人交換”@纓十七 因此結識了不少聊得來的同好;@迷路 在換娃的過程中和對方發生過誤會和爭執;@九九柒 會和幾個好友組團抽,一起瓜分一套端盒……
# 迷路 買的端盒。
除此以外,在B站做盲盒拆盒視頻,與上萬網友分享抽盒快樂的UP主 @肥胖抑郁和狗 顯然就是盲盒世界里的“孩子王”,也是盲盒社群中的重要一環。
看UP主拆盲盒蹭歐氣,是不少玩家的日常愛好。肥胖抑郁和狗 至今仍記得第一次拆盲盒時那種新鮮刺激的感覺,正是因為這種快樂,她決定在B站上傳自己的拆盒視頻,去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 @肥胖抑郁和狗 第一次抽盲盒時拆出的三個娃娃
她看自己視頻的彈幕時會注意到,視頻開頭大家都愛來許愿,在看到自己抽到丑的或重復的娃娃的時候會覺得很好笑,會發彈幕表示安慰;如果抽到好看的或隱藏款時,彈幕里就會飄過一片吸歐氣。
# @肥胖抑郁和狗 的拆箱視頻里吸歐氣許愿的網友
在收獲了一些粉絲后,她建了幾個群聊,利用自己UP主的身份把零散的玩家聚合起來,方便大家一起交換轉讓娃娃;在積累了一定人氣時,也開始有廠商請她做拆箱視頻推廣新品盲盒。
# @肥胖抑郁和狗 擁有的潘神圣誕系列。
“拆新品時會特意清晰地展示娃娃細節,方便給大家種草或拔草;平時開自己買的盲盒時也會力求拍下最真實的一面,不論開出來的娃娃是熱款還是重復款,只要大家看得開心,我也覺得很值得?!?/p>
# @肥胖抑郁和狗 熱播的拆盲盒視頻之一
受訪玩家大都表示,通過盲盒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轉賣過程中越聊越投緣,相見恨晚的故事不在少數,同城的在聊嗨了會面基,見多了成至交,這樣的感覺也是相當奇妙。
抽盲盒是一種單獨的快樂,但以此延伸出來的分享、改娃、交換等玩法是一種群體性的快樂。從微博微信到B站到專屬App葩趣,盲盒的社交屬性因為在不同的平臺上的多次傳播而變得更鮮明起來。
火爆背后,也有擔憂
不可否認的是,顏值高、單價低、系列多、復購強的盲盒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追逐潮流的一個載體。
# 廣州街頭的年輕人在盲盒自主販賣機前購買盲盒。
作為非新興事物,盲盒深諳了人性中獵奇、賭徒心理,充分利用了發達的社交網絡,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在2019年迎來了話題井噴期。而它的玩家在見證了盲盒的火爆后,也表達了來自他們的擔憂:
@纓十七 很多人都說盲盒是年輕人的情緒載體,這話不差,但把盲盒當做一種宣泄情緒的揮霍,這就不太好了。我反對毫無規劃地購買盲盒,無腦購買讓盲盒成了一種賭博,也讓自己陷入另一種焦慮深淵,這既是金錢上的揮霍,也是情緒的放肆。
@迷路 盲盒越來越火,有不少人為了能直接抽中隱藏會聽信網上所謂攻略,帶著秤去稱重,或者用手捏盒子,為了賺錢惡意擾亂市場,挺沒素質的。而且盲盒火了后也會有山寨,我就有朋友換到過,這些轉山寨的人有的是惡意轉,有的本身自己也是受害者。
@肥胖抑郁和狗 越來越火商家就會越出越快,太快了錢包就頂不住了哈哈哈~
@九九柒 盲盒越火,出的越多,就越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就像幾年前大火的游戲《陰陽師》那樣沉迷抽卡,所以我現在總是告誡自己:玄不改非,氪不改命,理智消費哈哈哈~
@miro 因為抽盲盒算是概率游戲,帶了點“玄學”色彩,圈內有的人會放大這種特點,去做一些比較“封建迷信”的事情,這些事一旦在圈內捅破,就很容易引起圈內恐慌,大家會好一段時間都不敢換娃,但這本質上只是一個概率游戲罷了。
作為當下火爆的潮玩,有人說盲盒是年輕人交的“智商稅”,商家割韭菜的心昭然若揭,但也有人說盲盒的“盲”成了玩家心中的“光”。
它讓那些經受著“高壓”的都市男女找到情感慰藉,也在社交媒體的助力下形成龐大的社交圈,讓那些“交不到朋友”的年輕人通過這些小紙盒找到了相見恨晚的老友。
@逗號 的盲盒藏品
最后,城畫君想說,作為一種概率游戲,盲盒有魅力也有風險。入坑有風險,沉迷需謹慎,如果你恰巧是不太富裕的“非酋”,那請一定記?。盒桓姆?,氪不改命,理智消費才是“保命”上策。
(來源:城市畫報)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