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位中國奧運冠軍全記錄】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
經過看不見的臥薪嘗膽的磨礪和看得見的眾多國際賽事的錘煉,我們已經擁有一支戰斗力和爆發力令人生畏的強大的體育軍團,中國已經和美、俄兩大強國構成新的第一集團。
封面人物 . 中國奧運冠軍全紀錄
“中國何時能夠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夠派一支運動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夠辦一屆奧運會?”
1908年南開大學眾學子投書《天津青年》雜志,提出3個奧運追問,他們大概不會想到,對這3個問題全都給出圓滿答案,我們要用100年。
1932年劉長春單刀赴會,1984年許海峰在洛杉磯實現零的突破,2004年張怡寧在雅典為中國軍團贏得第100枚金牌,迄今為止,我國體育健兒已在夏季與冬季奧運會上獲得116枚金牌。另外,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各獲2枚和1枚金牌。也就是說,共有136位中國人成為奧運冠軍。
1984年,許海峰和王義夫在同一個項目上贏得一金一銅,由于沒有準備足夠的中國國旗,主辦方措手不及,頒獎儀式不得不推遲45分鐘。這里邊的潛臺詞再明顯不過。
20多年過去,已經沒有人會用不屑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體育和中國運動員。經過看不見的臥薪嘗膽的磨礪和看得見的眾多國際賽事的錘煉,我們已經擁有一支戰斗力和爆發力令人生畏的強大的體育軍團,中國已經從法、意、德、澳等國組成的第二集團中脫穎而出,和美、俄兩大強國構成新的第一集團。
這個夏天,116金的紀錄必然再次刷新,本土作戰的中國軍團超過600人,美聯社預測中國將以48枚金牌超越美國,法新社則認為中國正逐漸成長為世界體壇第一強國,極有可能在北京奧運會上超越美國,在獎牌總數上稱雄。
在北京奧運即將拉開帷幕的時候,美國《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不約而同選中劉翔作為封面人物。這是世界頭號大國投向中國的又一個注目禮。但是,無論西方對于中國崛起的輿論里有多少夸張的成分,都不影響我們對自己做出清醒的判斷:我們是帶著我們的弱項躋身強大的,我們的冠軍大多來自“小項”,跳水、舉重、乒乓球、射擊和體操等傳統優勢項目,為中國軍團贏得了116枚金牌中的70%,足、籃、排三大球迄今僅有中國女排曾經光榮登頂。
很多人,很多民族,很多國家,都有各自的絕技,也都有各自的弱項,都有令人無奈的阿喀琉斯的腳后跟,這幾乎是一種難以撕開的宿命。但是我們正在一項一項地打破宿命:1991年,林莉在澳大利亞第6屆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女子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兩項冠軍,宣告中國告別了自己的一個弱項,第二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她又以一金(200米混合泳)二銀的戰績,告訴世人:她擁有真正的實力,而不是靠蒼天賜福;1996年,亞特蘭大的田徑場上,王軍霞奪得女子5000米長跑冠軍后揮舞著五星紅旗,含著熱淚,在跑道上奔跑。之前她就因為杰出的表現,成為惟一獲得世界田徑最高獎杰西·歐文斯獎(第14屆)的亞洲田徑運動員;最具象征意味的,是“飛人”劉翔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那枚110米欄冠軍獎牌,這一次,他以12秒91的成績逼平世界紀錄。之后,他又在2006年打破110米欄的世界紀錄。這無疑是鑄入我們金牌總量里的寶貴的白金。
在劉翔身旁,在劉翔背后,是更多的英雄,更多的健兒,沒有他們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站在巔峰的劉翔,和看著劉翔的我們,都會感到虛空。
那些沒有拿過奧運金牌的,同樣給過我們極大的興奮和鼓舞,比如全世界都看到他在球場上奮戰的姚明,比如不久前在溫網嚴重威脅了小威的鄭潔,比如曾經令所有對手膽寒的中國女足。
歷數這116塊奧運金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走過了怎樣一條既有振奮狂喜、也有沮喪失落的道路,看到中國運動員的心智是怎樣一天天趨于健全。
我們分明還記得,在渴望著強大的國人和他們寄予厚望的運動員之間,曾經有過怎樣令人不適的緊張。
1988年,漢城奧運會男子體操失利后李寧的淚水多么沉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攝影師拍到了孔令輝奪冠后狂吻國旗、王楠登頂時把金牌當餅干咬在口中的畫面,它們與1996年亞特蘭大田徑場上王軍霞身披國旗奔跑的場面,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而高敏的一席話,或許正是許多曾經奪冠的運動員的內心獨白:“如果我失敗一次,所有人都知道高敏不是神,她也是人,她也會失敗的。”
隨著中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日漸強大,隨著整體國力的大幅上升,國人和運動員之間的那種繃得過緊的多少帶有強制色彩的關系,也漸漸得以舒緩,走向理性。體育就是體育,不再承受比別的事務更為沉重的負擔。我們的運動員,一天比一天減少了符號色彩,回復了令我們感到親切的自然狀態。
2004年,愛琴海邊,贏得首枚金牌的射擊運動員杜麗說自己的愿望是“瘋狂購物”,以閃電速度奪取柔道金牌的冼東妹的感言是,“回家跟老公好好團聚,給他煲湯喝。”
也有自我的“囂張”:百米女蛙王羅雪娟在泳池邊說:“我要感謝所有關心我、喜歡我和憎恨我的人!”劉翔在第一個沖到終點之后,大喊:“中國有我,亞洲有我!”
這樣的張揚,有強大的實力和充沛的自信做基礎。這樣的張揚,令我們不必永遠以微微低頭的謙遜的老面孔示人。
歷屆中國奧運冠軍都已獲邀出席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屆時,他們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健將的風采,嶄露中國的力量和自信。
本期封面人物奧運冠軍黑白肖像均由逄小威拍攝,其他圖片cnsphoto/CFP/IC(圖片詳見本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