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和臺灣原住民的3分40秒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劉小磊 陳軍吉 實習生 王治壽 趙慶 王霞 李慶雅
8月9日夜晚,臺灣“立委”高金素梅帶著她的“奧運演出團”在北京“愚公移山”酒吧,重溫為奧運開幕式暖場演出的激情時刻。
高金素梅站上“鳥巢”的舞臺,雖然有過十八年的演藝生涯,還是感到怯場。
事先擔心舞蹈團的演員怯場,她告訴隊員們克服心理壓力的秘訣——就當臺下的觀眾是水蜜桃、高麗菜、鯡魚。“雖然我告訴我的族人們把下邊的觀眾當作水果和蔬菜,但我自己也還是緊張,因為我清楚這場表演對我們來說太重要。”
因為場地巨大,所有的喇叭向著舞臺之外,現場表演的時候從耳麥聽不到自己的聲音,高金素梅就很擔心。但是當她做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來自臺灣的高金素梅”的時候,她看到眾多的觀眾從座位起立鼓掌歡迎,那一刻因為激動,眼淚差點流下來。
記憶深刻的還是其后的奧運開幕式,幾次彩排已經看過開幕式演出,通過電視直播看到的畫面依然震撼。8月9日夜晚,高金素梅把她的“奧運演出團”搬到北京東城區“愚公移山”酒吧,在那里重溫為奧運開幕式暖場演出時的激情時刻。
“我是誰”
“高金素梅奧運演出團隊”是一支由100名臺灣原住民部落族人組成的表演團隊。
參加奧運開幕式暖場演出的節目是原住民部落歌舞《我們都是一家人》。經過改編的歌舞以人聲和打擊樂作為旋律伴奏。人聲的部分采用多個部落傳統聲音的元素,如泰雅人的傳統吟唱、阿美人的女高音、達悟人的男低音,配器部分采用的打擊樂器,包括大鼓、非洲鼓、康加鼓、風鈴、沙錘、銅鈸等等,歌曲的部分加上百人的大合唱,展現磅礴和團結的氣勢。
《我們都是一家人》創作于1970年代,屬于“林班歌”類型。因為唱詞簡單,旋律容易,數十年來,在臺灣社會中廣泛傳唱。此次奧運會開幕式,高金素梅帶領她的團隊,在全世界億萬觀眾面前,展現真正來自部落、來自基層、來自人民、富有傳承意義的大型歌舞。
“這一次大家在舞臺上看到的,都不是職業的演員,所有成員都是真正從部落里走出來的,有農夫、漁民、獵人、工人、學生,年紀最大的有65歲,年紀最小的有14歲。我們雖然不是職業演員,但我們帶來的是專業的演出。”
“為開幕式作暖場演出的3分40秒,我們的團員以為臺灣沒有轉播,因為臺灣只有四家電視臺取得轉播權而且是從晚間八點開始轉播,團員們開始很失望,他們最希望家鄉的親人看到他們的表演,后來才知道新聞有報道,臺灣的華視新聞把我們整個3分40秒的表演都播出,團員們一聽到這個消息都高興地跳起來,因為他們最希望聽到家人對他們的鼓勵。”
《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個節目呈現出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是“我是誰”。節目的主要元素是部落傳唱歌謠和傳統舞步。近20年來,臺灣社會被虛構成由所謂四大族群——福佬人(閩南后裔)、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所組成,所謂臺灣400年史的史觀大行其道。然而事實的歷史是,原住民族已經在臺灣這個島上生活了數千年,不論福佬、客家、外省,事實上都是漢族,是漢人大量從大陸移民來臺的歷史只有400年,并非臺灣的歷史只有400年。經過改編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歌曲,代表臺灣的原住民追求多元與互相尊重,呈現和平與團結的核心價值。
開幕式的暖場表演結束后回去慶功,高團隊的第一杯酒是敬一位在出發前因心肌梗塞而去世的弟兄,“雖然他的身體不能跟我們在一起,但是我們清楚知道他一定會從臺灣跟著我們過來。在從臺灣包機直航大陸的飛機上,我們特意給去世的兄弟留了座位。演出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跟這位弟兄說話,希望他跟我們在一起,保佑我們的演出完美。”
他們天生就會這些歌舞
高金素梅認為暖場演出的3分40秒完全是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奧組委方面很尊重團隊表演的內容。從實際準備送企劃案到奧組委,3月份確定被奧組委邀請,一直到音樂制作完畢,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真正團員們聚在一起只有兩次,一次是5月份的四天,一次是7月份的一個星期,加起來團員真正實際練習了十三四天。7月份的時候奧組委派人到臺灣,看歌舞團的排練,因為之前一直沒看過,到了臺灣看了演出,奧委會的人就說了三個字:“真、善、美。”“選擇《我們都是一家人》,第二層次的意義,就是想傳達奧林匹克的精神,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聚集在一起,傳遞友誼,追求和平,《我們都是一家人》就是表達這樣的信念,我們希望在此時此刻,大家不再分你我,不要分膚色,不管你是什么樣的皮膚,事實上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家人。”
剛開始演出的時候比較困難,高金素梅本可以從學院里面找一些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表演,后來放棄采用這種方式,原因是她想要在奧運會這個難得的舞臺上呈現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和歌舞。“怎樣才能表達臺灣原住民真正的文化和精神呢?我想應該要回到部落,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文化,如果把它美化了,其實表現出來雖然很好看,但是不具體,所以后來我就放棄了學院那一派,直接找那些在部落生活的族人。”
在排練中遇到很多問題,首先是從來沒有見過“鳥巢”這么大的場地,要裝這么多人,在臺灣找這樣的場地是很難的;還有就是保密的問題,在臺灣保密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臺灣媒體追得很緊,每個團員回去有他們的親朋好友,有家人,要保密很難。但是高金素梅跟團員們達成一個協議,就是希望到表演那一刻再讓觀眾看到真正要呈現的東西,他們把節目列為最高機密,希望要給觀眾一個驚喜。直到7月28日要從臺灣出發到北京,消息才曝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演出費用的募集。演出團隊團員很多,機票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還有在臺灣集中排練的吃住問題,團員家里的狀況也不是很好,要給他們生活費,讓他們能安心放下手中的工作來排練,他們的經費就比一般的表演團隊來得大,而且沒有任何來自政府的支持。演出費用是高金素梅在臺灣跟朋友籌集的,臺灣?;鶗麻L江炳坤知道高金素梅的演出計劃,二話不說就召集臺商給他們捐款,中華臺北奧委會以及一些臺灣的企業家也給予了捐助。
一支非專業性的演出團隊如何能勝任演出任務,這是很多媒體關注的問題。
高金素梅說:“訓練團員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障礙,當時決定從部落里面找是因為這些歌舞是他們天生就會的,我不需要給他們太多的訓練,你們聽到的歌、看到的舞蹈都是他們在部落里面的狀態,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所謂的訓練也只是說給他們一些站在舞臺上的原則,更重要的是隊伍要整齊,教他們如何左右看一下自己的旁邊,把隊伍做得整齊一點,因為他們在部落里面跳是很隨性的,沒有隊伍整不整齊的問題,在舞臺上必須呈現整齊的隊伍,包括走位,對他們來說是困難的事情。”
全世界看到了原住民的表演
很多觀眾熟悉高金素梅,是因為她在臺灣“立法院”反軍購案中所表現的凌厲姿態,是她帶領族人跨海到日本、聯合國,發起抗議日本靖國神社不當合祀高砂義勇隊犧牲者的“還我祖靈”運動。高金素梅成為臺灣島內爭取原住民權益的代表人物,以及海峽兩岸乃至東南亞最具知名度的臺灣原住民。
現實中的高金素梅溫和柔弱,面對媒體有問必答。
1965年生于臺中的高金素梅,原名為金素梅,父親是安徽人,母親是臺灣原住民族的泰雅人。金素梅曾是臺灣著名的演藝明星,出版過《最后的戀人》等七張個人演唱專輯,并參與多項戲劇演出擔任女主角,代表作有和李安合作的電影《喜宴》和電視劇《三朵花》、《愛》等。2001年,金素梅恢復原住民族的身份,改從母姓,改名為高金素梅,并以原住民代表的身份,當選“立法委員”,連任三屆至今。高金素梅踏入政壇后,堅守原住民的民族立場,致力于爭取原住民的生存權利,以及還原住民族被殖民的歷史。“其實如果不是奧運,我很少會帶一個文化團體演出,帶這么多人出去也只有去日本抗議那一次。”高金素梅說。
在出發到大陸的時候,臺灣有些反對高金素梅的雜音,然而她并沒有被困擾。“我相信他們也看到我的表演。我想告訴我們的鄉親,我們很驕傲,我們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表演了原住民的歌舞,我們沒有給他們丟臉,我們表演得很好,我們還會帶回去很多大陸觀眾給我們的掌聲,這次表演是我也是很多團員這輩子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