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的軟實力
何謂藝術,藝術何價,從來難以說清,更不容易服眾。蘇富比和佳士得厲害,因為通過它們的操作,一些意想不到的發展會變得順理成章
責任編輯:劉小磊
何謂藝術,藝術何價,從來難以說清,更不容易服眾。蘇富比和佳士得厲害,因為通過它們的操作,一些意想不到的發展會變得順理成章
最近,出席了香港拍賣行保利為其秋季拍賣會安排給傳媒的預展,看到價值千萬港元的7片普洱茶、會發出清脆叫聲的寶石座鐘和吳冠中的畫作《魯迅故里》。然而真令我深思的,不是這些展品和拍品,而是拍賣行的文化影響力與中國的軟實力。
提到拍賣行,多數人只知道有蘇富比(Sotheby's) 和佳士得(Christie's)。這也難怪,多年來,這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以近乎“雙頭壟斷”(duopoly)的方式在市場運作,一如大型噴氣式客機市場由波音和空客平分春色,或者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那樣,幾乎壟斷了全球的軟飲料市場。
當然,拍賣行在文化藝術界擔當的角色和發揮的影響力,非客機和軟飲料可比,雖然后兩者在日常生活的存在顯而易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