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河?不是那河豚
河豚的毒性劇烈而直觀,當然不會被古人忽略,《苕溪漁隱叢話》說“本草以為無毒”,另有原因。
責任編輯:劉小磊
河豚的毒性劇烈而直觀,當然不會被古人忽略,《苕溪漁隱叢話》說“本草以為無毒”,另有原因。
拼死吃河豚算得上食貨的高級境界,誦蘇詩“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總是令人食指大動。據《苕溪漁隱叢話》卷24云:
《倦游雜錄》云:河豚魚有大毒,肝與卵,人食之必死。暮春柳花飛,此魚大肥,江淮人以為時珍,更相贈遺。臠(切肉成塊)其肉,雜蔞蒿、荻芽,瀹(yuè,煮)而為羹?;虿簧跏?,亦能害人,歲有被毒而死者。然南人嗜之不已,故圣俞(梅堯臣)詩:“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此時,貴不數魚蝦?!倍浜笥衷疲骸芭诩迤埵?,轉喉為莫邪?!眲t其毒可知,本草以為無毒,蓋誤矣。
河豚是鲀科東方鲀屬的多種魚類,如暗紋東方鲀Takifuguobscurus、星點東方鲀Takifuguniphobles、鉛點東方鲀Takifugualboplumbeus等。河豚的美味與毒性人所共知,河豚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主要存在于河豚魚的血液、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