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如何真正支持農戶養豬?
防疫站與豬農之間展開了一場長期博弈,防疫站大多需要花費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將一個家庭豬場的規模壓縮至50頭以下。
一個存欄50頭的豬場每年能為養殖戶創收4萬元,相當于普通工人一年的薪水。而存欄百頭的豬場就能讓夫妻兩人都留在家中養豬。
農戶養豬的最大痛點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既超出了50頭的農戶養殖上限,又達不到500頭的規模養殖下限。存欄500頭的規模農場需要逾百萬的投資,任何靠養豬起家的農戶都不可能瞬間實現從50頭到500頭的跨越。
責任編輯:吳筱羽
(相關文章《幸存的龍泉山養豬人: 不追漲、不殺跌、少舉債、抗風險》首發于2019年9月12日《南方周末》)
防疫站與豬農之間展開了一場長期博弈,防疫站大多需要花費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將一個家庭豬場的規模壓縮至50頭以下。
一個存欄50頭的豬場每年能為養殖戶創收4萬元,相當于普通工人一年的薪水。而存欄百頭的豬場就能讓夫妻兩人都留在家中養豬。
農戶養豬的最大痛點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既超出了50頭的農戶養殖上限,又達不到500頭的規模養殖下限。存欄500頭的規模農場需要逾百萬的投資,任何靠養豬起家的農戶都不可能瞬間實現從50頭到500頭的跨越。
2019年6月18日,四川宜賓,成都森林消防大隊在雙河鎮金雞村7組村民呂學輝家轉移生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