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一座油城的轉身
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在采油六十年、創造諸多奇跡之后,正在試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發自:大慶
責任編輯:顧策
2019年7月29日,大慶油田石油勘探進入雨休階段,抽油機因雨季的到來,也部分關閉。但連日暴雨后的晚霞分外美麗。
(本文首發于《南方周末》國史新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之進化地標)
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在采油六十年、創造諸多奇跡之后,正在試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晚上7點,卡爾加里路上車流涌動。由這條路延伸的世紀大道,連接著城市的東西兩邊,相隔20公里,路途中間人煙稀少。只有隨處可見的“磕頭機”在提示,這里是中國最大的油城——大慶。
第一次乘車經過這里,一定會恍惚以為自己到了郊區。但本地人會告訴你,東西兩邊其實都是市區。這種鮮明的組團型城市格局,源于60年前一場石油大會戰。1959年,因為大慶油田的發現,數以萬計的人從天南海北來到這里。大慶的格局從那時起逐漸固定,油在哪,城市就建在哪里。
自發現油田以來,大慶創造了諸多奇跡。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油田,它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自采石油供給,曾實現連續27年穩產5000萬噸,連續12年穩產4000萬噸,到2019年,大慶油田已累計產油23.7億噸。在上個世紀后半程里,大慶與鐵人王進喜的事跡,在全國家喻戶曉。
如今60年過去,大慶從最初一片荒原上的油井,變成一個總人口近300萬、GDP達2800多億元的城市。從衛星圖上看,它夜晚的光芒與省會哈爾濱相當,區別僅在于,哈爾濱是一座歷史名城,而大慶建市至今只有40年。
大慶往事
在發現油田之前,中國地理上從未有過大慶這個地方。
它地處松遼盆地腹地,清初時為蒙旗杜爾伯特的游獵區,后來沙俄曾在此設立薩爾圖站。這是當地的舊名,現在仍是大慶的一個區,薩爾圖區現在是政府和高校的所在地。
在卡爾加里路另一頭的讓胡路區,是大慶石油公司的所在地。讓胡路區最雄偉的建筑,是鐵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