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學生成績下降,怎么辦?
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有可能會因為生理和環境的巨大變化而難以適應,并面臨成績下降的風險,但研究表明,只要對這些學生進行適當的干預,就能幫助他們克服逆境,提高成績。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一個好老師應該能為在社交和學業上苦苦掙扎的學生提供安慰和幫助。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19日《南方周末》)
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有可能會因為生理和環境的巨大變化而難以適應,并面臨成績下降的風險,但研究表明,只要對這些學生進行適當的干預,就能幫助他們克服逆境,提高成績。
如何更經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是全世界都很關注的問題,最近,美國接連兩項大型教育實驗結果都聚焦了心態或觀念對學習效果的作用。兩項研究都表明,僅僅憑借短暫干預,使學生調整好心態,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日后的學習成績。
教育學生面對困境
這兩項結果分別發表在2019年8月的《自然》雜志(Nature)和《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實驗分別針對的是剛上高中的學生和剛剛小升初的學生。以往有證據表明,這些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要么會面臨較高的成績下降的風險,要么因為面臨生理和環境的巨大變化而難以適應。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學院教授杰弗里·鮑曼(Geoffrey D. Borman)是《美國科學院院刊》最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接受過我們干預的實驗組的學生,升到初中后曠課更少,被叫到校長辦公室的次數更少,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都更好,對大型考試也不會太擔心,更有動力在課堂上好好表現,這些更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更按部就班地上學,更少地在學校遇到麻煩,最終取得了更好的成績?!?/p>
究竟是什么樣的干預措施產生了如此顯著的效果?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