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陸生和內地港生:跨境留學的異與同
報考港大的省級高考狀元人數在2010年達到頂峰,之后便逐年減少。
2012年,內地生占到香港整體研究生人數約70%。
截至2019年6月前,共有1.57萬香港學生在內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接受高等教育。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19年3月,北京第24屆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上,香港留學展臺邊,學生家長正在聽校方介紹課程。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19日《南方周末》)
報考港大的省級高考狀元人數在2010年達到頂峰,之后便逐年減少。
2012年,內地生占到香港整體研究生人數約70%。
截至2019年6月前,共有1.57萬香港學生在內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接受高等教育。
在內地學生眼中,香港一直是高性價比的留學與交換勝地。香港排名最高的八大院校中,超過一半保持在世界百強之列。
英國雜志《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期公布了2020年世界大學排行榜。躋身前百名的香港高校中,除了香港大學微升一名,其他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超過新加坡高校,首次包攬亞洲前兩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知識總監Phil Baty接受港媒采訪稱,“政治局勢不明朗及不穩定,對任何地方的大學來說并非正面”。該雜志編輯Ellie Bothwell則表示,香港院校的排名尤其受中國內地院校的強勢影響,要維持良好排名,必須保證香港依然是“歡迎留學的地方”。
據媒體報道,新加坡的大學接到了教育部門“延后所有前往香港的學生交流活動”的通知,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均公開表示,原計劃赴港的學生中,有幾位決定取消交流計劃。
某大型留學機構的咨詢顧問張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香港的安全表現出擔憂,有人撤回申請,或是將香港從首選改為備選。但從咨詢數量來看,她沒有感到對香港的申請意愿有顯著下降。香港授課型碩士為一年學制,“一年讀完就回來了,離家很近,學校也很好,性價比又很高,干嘛不去呢?”張老師認為,對學校本身的認可度是更重要的吸引因素。
一些民間交流活動仍在順利開展。中國香港商會的上海分會連續十三年組織香港大學生前往內地進行暑期實習,副會長陳詠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風波發生后,他曾擔心學生取消計劃,但最后證明是虛驚一場。據商會統計,今年暑期共有800名香港大學生在不同團體的組織下來滬實習,人數甚至略高于去年。
和陳詠東一樣,不少香港高校人士認為,今年的報名在風波前已經完成,因此影響不大,但明年的情況并不樂觀。
香港城市大學此前對媒體稱,香港社會近日的紛爭對香港的大學帶來了影響,尤其有些非本地的學者和學生取消了來港任職、就學或交流。
曾經的“狀元之選”
回歸后第二年,香港高校開始進入內地招生。香港科技大學早在1993年就有招收內地學生的設想,據該校教授丁學良對媒體講述,“和科技相關的本科生源嚴重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