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夢華錄 ——宋代金銀器第一窖藏白描

四川彭州博物館藏有迄今最大的宋代金銀器窯藏。透過這些珍貴的金銀器,宋人的奢華精致生活,重現于世。寶物的主人為何將它們埋入地下?

隨著更多的窖藏被發現,讓今人窺探到南宋末年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當時老百姓樸素的一廂情愿。

責任編輯:楊嘉敏

四川彭州博物館藏有迄今最大的宋代金銀器窯藏。透過這些珍貴的金銀器,宋人的奢華精致生活,重現于世。寶物的主人為何將它們埋入地下?

隨著更多的窖藏被發現,讓今人窺探到南宋末年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當時老百姓樸素的一廂情愿。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19日《南方周末》)

金瓜盞,宋代的金瓜盞可能多用作勸杯的角色。 (李緒成、李升/圖)

永別主人

大約南宋端平年間的一天,成都府路彭州城,夜已深,董宅的油燈還亮著,董家老老少少面色凝重,心事重重。幾天前,城里來了些別處逃來的難民,聽他們講,蒙古人從大散關打進來了,一路攻破劍州(今劍閣縣)、巴州(今巴中市),每到一處燒殺搶掠,甚至屠城,恐怕不多久就要打到彭州了。

彭州守備力量薄弱,如何抵擋得了如狼似虎的蒙古人?一旦蒙古人進城了,府上日常使用的金器、銀器恐怕要被洗劫一空,眾人商議了半天,決定將金銀器掩埋起來,暫避風頭。趁著夜黑風高,董宅的家丁在附近尋了處僻靜地方,挖了個長1.2米、寬0.8米、高0.9米的大坑,并在坑底、四壁砌上青磚,大件的盆、注子放在下部,小件的酒盞、茶托壘在上面,最后,家丁找來三塊大石板蓋上去,填土掩埋。

就在董宅為金銀器憂心忡忡之時,彭州城南,另一戶人家同樣聽說了蒙古人即將到來的消息,也把家中的仿古青銅器挖坑掩埋起來。由于沒有題記,我們并不清楚他們的確切身份,但宋朝的仿古青銅器一般為官宦人家所有,這戶人家的身份應該頗為高貴。

董家人的擔心不無道理,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兵分三路伐宋,其中皇子闊端率領的西路軍由大散關攻占漢中,并于同年9月沿古金牛道進入四川,僅用了一個多月便攻入成都城,爾后往川西攻破邛(邛崍)、彭(彭州)、漢(廣漢),往川北焚燒潼(三臺)、遂(遂寧),往川東掃蕩萬(萬縣)、開(開縣)。四川生靈涂炭,一片狼藉。

幾個月后,宋將賀靖收復成都,在城中收斂140余萬具尸骨,城外更是無法計數。同樣在端平三年,彭州城破,董姓也是命運多舛,在蒙古鐵騎下成為冤魂(也有說法認為董家埋下金銀器后,匆匆踏上流亡之路,只是因故未能返回故土,取走這批龐大的寶藏)。那些精美的金銀器,從此在地下沉睡了750多年,直到1993年才再次為世人所知,只是打開窖藏的,早已不是當年的董姓了。

1993年11月5日,彭州天彭鎮西大街建筑工地上,天色已晚,有工人在挖好的地基里看到一塊石板,遂喚來同伴,想將石板撬回家砌豬圈。石板剛剛撬起,工人發現底下有個大坑,坑中堆滿了黑乎乎的物件,掏出來一看,原來全是金銀器!西大街挖到金銀的消息不脛而走,成都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將大石板挪開,滿滿一坑金銀器出現在眼前——董宅的珍寶,終于重見天日了!

彭州博物館文物展廳內景。 (趙華敏/圖)

考古學上,像西大街這樣因為戰亂、災難,古人特意藏匿財寶、器物的遺址,也稱“窖藏”。經過清理,西大街窖藏共出土了350余件金銀器,可辨認形狀的343件,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