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每一個年輕人都充滿希望”
身著統一淺藍色工服、戴頭巾、騎單車去上班的三洋女工成為蛇口的一個時代映像——當時的三洋是工人最多的企業,鼎盛時期在職員工約有六千人。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6年7月,大成面粉廠8號倉被拆除,面粉廠本體建筑得到保留。這是招商局為蛇口工業區引進的第一家外資獨資企業,開辦于1980年4月。這里曾作為第六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展場。
(本文首發于《南方周末》國史新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之進化地標)
身著統一淺藍色工服、戴頭巾、騎單車去上班的三洋女工成為蛇口的一個時代映像——當時的三洋是工人最多的企業,鼎盛時期在職員工約有六千人。
老蛇口人林小靜最近搜集到一件寶貝。
那是段歷史視頻,由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一名日本高管提供。視頻記錄下1980年代生機勃勃的蛇口工業區,也是彼時中國的一個截面:百廢待興。
1985年,這個滿心好奇的日本人從蛇口碼頭甫一下船,便舉著攝像機一路拍攝。鏡頭里,碼頭開闊平坦,工業大道剛剛建成,兩旁樹木低矮,還未像如今這樣高大,碧濤中心已經落成,金融中心還在動工,三洋工廠整潔明亮,水灣頭的菜場里,市民熱鬧地買菜。
林小靜很喜歡這段視頻。1969年,6歲的林小靜跟著父母從深圳南頭搬到蛇口。長大以后,她第一份工作是在蛇口工業區當打字員,從事過保密員和機要員工作,余生在蛇口落地生根。
3年前,為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設的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啟動展品征集,林小靜成了博物館愛心顧問。
2019年是蛇口工業區成立的第40年。這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率先引進外資和技術,常被認為是對外開放邁出的第一步。
蛇口曾經的年輕人大多已近暮年,回憶起那段日子,林小靜形容“充滿希望”。
既“封閉”又“開放”
1970年代末,深圳西南角的蛇口公社成為中央駐港企業招商局的青睞之地:濱海位置優越,與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又隔水相望,水路距香港中心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