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特樓”:中國現代科學基石上的“老頭”們

北京北四環,中關村一條胡同深處,矗立著三幢三層小樓,灰色底、紅色邊框門窗。

責任編輯:錢昊平 何海寧

特樓里的舊式陽臺。 (南方周末記者 賀佳雯/圖)

(本文首發于《南方周末》國史新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之進化地標)

當科學家二代們回憶“特樓”時,習慣管13號樓叫“天”,15號樓為“地”?!皟蓮椧恍恰痹獎椎热俗≡?3號樓,15號樓則住著3位地球物理學家。

二代們只是隱約知道父母的工作,邊東子曾問父親:“樓上郭永懷是搞什么的?”父親指指天,說:“搞上天的東西的?!?/p>

柳懷祖說,父親柳大綱口邊最常哼唧的是唐詩,但更喜歡陸游?!皞b氣崢嶸蓋九州,一生常恥為身謀?!边@句詩柳大綱念叨了一輩子。

北京北四環,中關村一條胡同深處,矗立著三幢三層小樓,灰色底、紅色邊框門窗。

一甲子的時間幾乎洗盡了建筑的歷史痕跡。中間小樓一側,舊時的樓號牌匾還在——一塊圓形木牌上,紅漆勾邊,中間寫著“14”,只是遍布灰塵,痕跡斑駁。圓形木牌的下方,有一塊嶄新的牌匾“中關村14號樓”。

這幢樓正是1954年最早為安置科學家和海外學者而建。在左右兩側,還有13、15號樓,呈對稱的兩個“L”形。就在這3幢灰磚小樓里,先后住過四十多位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因此,這3幢小樓又被稱為“特樓”。

如今,當科學家二代們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起“特樓”時,習慣管13號樓叫“天”,15號樓為“地”。因為,“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錢三強、郭永懷等人住在13號樓,15號樓則住著3位地球物理學家李善邦、顧功敘、傅承義,還有一位地磁學家陳宗器。除此之外,這里還曾住著一批文學、思想領域的大家,包括語言學界“一代宗師”呂叔湘、早期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思想家顧準。

郭永懷夫人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柴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