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國風范擊“缶”
“這一次給我們三分鐘,讓我們通過2008面缶的發光,告訴所有的觀眾,時間的到來,光陰的到來,時間在一點點鋪演,大家都明白你在干什么”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劉小磊 陳軍吉 實習生 王治壽 趙慶 王霞 李慶雅
□受訪人:孫育鵬(奧運會開幕式分場倒計時、擊缶而歌組組長)
我們接到這個任務是一年以前,也就是2007年八九月份。10月18日的時候,我們開始進入小樣排練。因為當時誰也沒有見過這個擊缶是什么樣子,怎么擊,怎么擊才漂亮,怎么打擊樣式才能跟其他打擊樂表演樣式不同,我們就進行了大強度的實驗性排練,要做很多這方面的前期工作,一直到2008年1月,我們都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排了很多小樣,后來導演認可了以后,我們就進行整合。
我們前期主要是和道具組商量,它的大小、體積,我們還要放一些時間概念,就是缶面上要放多大的發光體,上面有2000多LED屏,而且還要跟缶面持平,你敲擊哪個地方能夠發亮,發亮的大小,在空中看,有多少距離能看到它的亮度。等到差不多了,就開始研究音色,希望它的音色盡量不要像鼓,然后看面上能擊打,那旁邊能不能擊打?研究完了以后,我們就開始大幅度排小樣,研發它能不能擊打,哪方面能擊打,擊打的樣式盡量不要跟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