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3小時朋友圈,容易得抑郁癥嗎?
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分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小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風險高出60%,包括抑郁、焦慮、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美國兒科學會2011年的報告就提出“Facebook抑郁癥”概念,認為青少年頻繁接觸Facebook及其創造的各種流行元素,是導致青少年出現抑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華認為,社交媒體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支持,不應簡單將其歸納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分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小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風險高出60%,包括抑郁、焦慮、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美國兒科學會2011年的報告就提出“Facebook抑郁癥”概念,認為青少年頻繁接觸Facebook及其創造的各種流行元素,是導致青少年出現抑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華認為,社交媒體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支持,不應簡單將其歸納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沉迷社交媒體,會不會易得精神疾???
“我和同事、朋友和家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我希望強調的是,我們需要平衡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好處和潛在危害?!?019年9月18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Kira Riehm回復南方周末。
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分冊》的一項研究指出,與不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相比,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小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風險高出60%,包括抑郁、焦慮、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作為該論文的主要作者,Kira Riehm的這項研究很快引發熱議與爭論?!堵槭±砉た萍荚u論》認為,此次研究中的調查方法可能不嚴謹。消息傳入中國后,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這不是第一個有關社交媒體“疾病”的研究。早在2011年,美國兒科學會的一份報告中就提出“Facebook抑郁癥”概念。近年來,有一些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和平臺數量,與使用者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密切關聯。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可能導致睡眠不足、缺乏鍛煉,并且增加暴露于有害內容的機會,從而破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不過,在一些國內醫生看來,社交媒體更像是一把“雙刃劍”,甚至在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