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環境損害鑒定費,如何不“絆住”公益訴訟?
365.8萬、192萬、70萬……高昂的環境損害鑒定費的數字背后都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環境污染事件。
責任編輯:汪韜
自然之友團隊在云南曲靖鉻渣堆場檢測土壤重金屬污染
365.8萬、192萬、70萬……高昂的環境損害鑒定費的數字背后都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環境污染事件。
環境損害鑒定報告像口供一樣已經變成“證據之王”,未必是好事。案情不復雜的情況下,有地區已經采用專家出具專業意見的方式替代,效果也不錯。
在剛剛過去的9·9公益日,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再一次給云南曲靖鉻渣污染案等公益訴訟案籌款,但最終籌款額不及目標一半?!斑@是自然之友經歷的最艱難的案子,歷經8年,仍在艱難推進中?!被I款描述頗有些悲情色彩。
2011年,五千多噸重度化工廢料鉻渣被非法丟放,造成曲靖多個鄉鎮的積水潭遭到鉻污染,威脅珠江源頭南盤江的水質安全。自然之友和重慶綠色志愿者聯合會對肇事者云南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提起公益訴訟,成為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公益訴訟“第一案”。
8年過去,“第一案”尚未開庭,該案代理律師,北京市京倫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洋去過現場幾十次。2018年9月,她發現曾經為掩蓋鉻渣而用水泥路面鋪設的和平停車場,在水泥路面被撬掉后,熒光黃色的鉻渣又裸露出來,依然“觸目驚心”。
訴訟進程緩慢的攔路虎之一正是高昂的環境損害鑒定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這筆錢需要原告,也即環保組織提前墊付。
365.8萬、192萬、70萬……高昂損害鑒定費的數字背后都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環境污染事件:云南蘭坪鉛鋅案、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的廣西恭城海洋山非法采礦污染案,以及曲靖鉻渣案。
籌款杯水車薪,跨過鑒定費的障礙迫在眉睫。
鑒定成本高
案件耗時長
回顧8年歷程,楊洋覺得案情本身并不復雜,她在立案之初曾對時效性滿懷期待,“最快兩年結案”。
環境公益訴訟分為前期調研、立案、庭審、裁判和執行幾個階段。在庭審階段,雙方需要交換證據,環境損害鑒定就在此時進行。
自然之友法律總顧問劉金梅介紹,環境損害鑒定往往包括定性和定量兩部分,定性是判斷責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