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蚊子安全性受質疑

為了減少野生伊蚊的數量,英國科學家培育了一種不育的轉基因伊蚊,但是最近這一令人鼓舞的成果卻受到質疑,美國和巴西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這種轉基因蚊子可能具有基因擴散風險,且會導致出現抗殺蟲劑的超級轉基因蚊子。

責任編輯:朱力遠

為了減少野生伊蚊的數量,英國科學家培育了一種不育的轉基因伊蚊,但是最近這一令人鼓舞的成果卻受到質疑,美國和巴西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這種轉基因蚊子可能具有基因擴散風險,且會導致出現抗殺蟲劑的超級轉基因蚊子。

(資料圖/圖)

為了減少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曾培育一種自限性轉基因雄性伊蚊,在巴西等國家開展的一系列野外放飛試驗顯示,這種轉基因蚊子可使當地伊蚊種群大幅減少,而且轉基因伊蚊無法在野外長期存活,不會將轉基因擴散給自然種群。不過,2019年9月10日,美國耶魯大學和巴西圣保羅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雜志在線發表一篇論文,聲稱這種轉基因蚊子可能具有擴散風險,而且會產生超級轉基因蚊子,對此開發該轉基因蚊子的Oxitec公司很快予以駁斥。

耶魯大學的質疑

蚊子是世界上最具殺傷性的動物,因蚊子傳播的瘧疾、登革熱、寨卡小頭癥等疾病,每年導致全球數十萬人死亡。20世紀90年代末,牛津大學盧克·阿爾菲博士團隊發明了一種控制蚊蟲種群的新方法,他們將一種自限性基因轉染到蚊蟲基因組中,培育出一種不育的轉基因伊蚊。這種致死基因受一種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四環素的控制,即在實驗室,當給這種轉基因伊蚊飼喂含有四環素的食物時,這種致死基因的活性受四環素抑制,不會產生毒素,而在野外,轉基因雄蚊會尋找野生雌蚊交配,因為野外環境里缺乏四環素,這種自限性基因則會產生大量毒素,導致轉基因后代毒發身亡,從而能減少野生伊蚊的數量。

這一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科學》、《自然·生物技術》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受到廣泛關注。在牛津大學成果轉化機構的主導下,盧克·阿爾菲等人乘勢成立了Oxitec公司,并將這一轉基因不育技術擴展到其他害蟲防治上,均取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