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可能被低估的大動作
在炎熱的季節,為維持食物新鮮、保證醫療和數據中心正常運行,空調、冰箱、冷鏈等制冷技術是剛需。然而,制冷也是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7月18日,沈陽街頭現20層樓空調墻建筑,墻外體懸掛的兩百余臺空調密密麻麻。
在炎熱的季節,為維持食物新鮮、保證醫療和數據中心正常運行,空調、冰箱、冷鏈等制冷技術是剛需。然而,制冷也是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世界氣象組織2019年9月22日發布的報告指出,2015-2019年間,氣候變化的警示跡象和影響(如海平面上升、覆冰損失和極端天氣)有所增加,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9月23日,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幕,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緊迫性是最核心的詞匯。一周前的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為紀念達成《蒙特利爾公約》而設立,氣候峰會的召集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臭氧日當天發布信息,首先談及氣候峰會旨在提升全球行動的雄心,并特別呼吁:“各國都應制定國家制冷行動方案,以提供高效、清潔、普惠的制冷,為應對氣候變化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