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失業率:一個宏觀經濟指標的變遷史
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城鎮調查失業率”,并提出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的預期目標。
從城鎮登記失業率到城鎮調查失業率,哪一個失業率數據更能反映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真實情況?重要宏觀經濟數據不斷公開透明化的進程是怎樣發生的?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經濟三十年間波動起伏明顯,但城鎮登記失業率卻如此平穩,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26日《南方周末》)
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城鎮調查失業率”,并提出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的預期目標。
從城鎮登記失業率到城鎮調查失業率,哪一個失業率數據更能反映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真實情況?重要宏觀經濟數據不斷公開透明化的進程是怎樣發生的?
2019年7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攀升至5.3%,相較前七個月的平均失業率水平上升0.2個百分點。
這是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的第二個年頭。
其實早在14年前,國家統計局就已正式確立全國城鄉勞動力調查制度,但這一調查數據一直作為“內部賬本”,并未向社會公開。
在“城鎮調查失業率”公開以前,中國政府常用的失業率數據是風平浪靜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是指在就業服務機構登記的失業人口占城鎮經濟活動人口的比例。該工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部)負責。
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自1980年代至今基本保持穩定狀態。自2002年以后,整整18年,中國登記失業率在4.1%上下浮動,最高不超過4.3%。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曾經提出,GDP增長使失業率下降,GDP降速則會提高失業率。這一“奧肯定律”普遍適用于市場經濟國家。然而,中國經濟三十年間波動起伏明顯,但城鎮登記失業率卻如此平穩,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近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水平明顯下降,而城鎮調查失業率則呈現上升趨勢。哪一個失業率數據才能反映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真實情況?重要宏觀經濟數據的不斷公開透明化的進程是怎樣發生的?
內部賬本
李明是海南省一家國有銀行職工,1987年畢業后參加工作。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1980年代的中國仍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城鎮勞動力大多由組織分配就業,失業的情況很少。
1980年代初期的勞動力市場,一部分有就業需求的城鎮無業青年以“待業”的狀態出現在勞動機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