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到77歲,變化從何而來?
在北京大學工作了三十多年,對于人口健康話題,鄭曉瑛再熟悉不過了。
責任編輯:汪韜 馬肅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文首發于2019年9月26日《南方周末》)
長壽反映的是生命的長度,而健康才反映生命的質量。2018年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居民大致有8年多時間帶病生存。
在北京大學工作了三十多年,對于人口健康話題,鄭曉瑛再熟悉不過了。
她是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也是亞太經合組織健康科學研究院的首任院長。
比她稍早幾年出生的“共和國同齡人”,按照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生活條件,可能平均只活到35歲。
而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了77歲。通俗地解釋,出生于2018年的這代人,平均可能活到77歲。人生七十已經不再是古來稀了。
降低嬰幼兒死亡率
“人均預期壽命增長的背后,人口死亡率尤其是嬰幼兒死亡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编崟早嬖V南方周末記者。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嬰兒死亡率高達2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